李怡專欄:歲末有感 - 李怡

李怡專欄:歲末有感 - 李怡

天是除夕。
歲末回顧過去的一年,在我們眼中呈現的是文化中心廣場的一堆垃圾──它既是現實又具有象徵意義。
聖誕節兩天,文化中心廣場共積累了二十噸垃圾。不僅地上滿目瘡痍,而且樹木、牆壁、燈柱、以至雕塑藝術品,都被噴滿污言穢語。今晚的除夕夜,說不定又會是一場浩劫。
年輕人對現實不滿,是世界上普遍的現象。他們覺得這世界不公平,個人在學業、事業上也有挫折,因此在節日上街發洩一下怨氣,也是很自然的。記得二十一年前的平安夜與除夕,中區就爆發過青少年的騷亂事件。
不過,儘管有各種發洩的方式,亂丟十幾二十噸的垃圾,以及對樹木、雕塑品的肆意破壞,倒是十分少見,因為這牽涉到對於自己生活的環境,是否應有一點愛護之心。破壞了環境,對自己也沒有好處。一位台灣旅客就表示,這種情形在台灣比較少見。

相似的例子,是今年國慶假期之後,天安門廣場留下的滿地香口膠,假後要勞動數以百計的人員在地上刮除。香港文化中心廣場的滿地垃圾及對樹木、雕塑的破壞,與天安門廣場的香口膠,都是對環境的破壞,背後隱藏着的意識,是對這塊土地、這個活動的場所毫不珍惜,不認同這個自己生活的地方。垃圾可以清除,這種對自己生活的地方不認同的意識,卻是最可悲的。它的破壞性並非僅僅呈現於一時,而是會禍延久遠。
香港過去很少出現這種情形。在香港亂丟垃圾的,隨地吐痰的,叼着香煙去遊海洋公園的,上了廁所不沖水的,絕大部份都是大陸遊客。一般來說,香港人比較愛護自己生活的地方,守法也守秩序。

可是,到了二○○二年末,這種不守秩序、破壞環境、亂丟垃圾的情形,在香港青少年身上出現了。這說明,他們已不再愛護這個地方,不再珍惜、不再認同香港了。
回顧二○○二年,香港幾乎沒有發生過任何一件讓人高興的事。職工盟選出的十大「衰聞」中,又以董建華連任居首。他以強勢提名並取消了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連任特首,是二○○二年香港災難的開始。
接着下來的問責制,獨攬大權,遂造成了「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的荒謬」。細價股風波,公安惡法出擊,托市九招而製造更多失業,最後是推出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對香港的自由、法治、人權造成極大威脅。葉劉淑儀等高官及親中護董人士的既不講道理又硬將多數港人的反對說成少數,更擺明要用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辦法把二十三條立法硬闖立法會。
董建華治港十年,看來將會以二○○二年為標誌,正如中國的文革以一九六九年的中共「九大」為標誌一樣,帶來「十年浩劫」。它的禍害,恐怕即使撥亂反正,花二十年時間都無法清除,就像天安門廣場現仍是滿地香口膠一樣。
自由、守秩序,舉行優雅演出的文化中心,是香港的象徵。歲末廣場上的垃圾,則是二○○二年對香港的自由、法治肆意破壞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