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已過度<br>麥嘉華筆記:美經濟危危乎

借貸已過度
麥嘉華筆記:美經濟危危乎

記得我曾經在此提及過美國消費者所面對的惡劣情況,如今我又想不厭其煩地再一次強調,用不着等到2003或2004年,美國消費者便無可避免地需要改變其消費過度的習慣和模式。

不信?我們不妨先行回顧一下一些歷史數據,看看我所預期的有沒有道理。在1946年,以國民生產總值(GNP)作為基礎,美國個人負債所佔的比重約為GNP的31%,而非農業按揭及消費者信貸的負債比率則分別有13%和5%;再參考去年年底的數字,個人負債高達GNP的133%,而非農業按揭和消費者信貸的比重則分別冒升至70%和21%。此外,非農業企業負債由1946年所佔GNP的44%膨脹至去年年底的101%,其間按揭債務由23%急升至93%,信貸債務則由192%大幅增加至359%。另一方面,個人儲蓄率卻由1946年的9%降至目前只有約2%。
很明顯,過去數年美國消費者賴以生存的是急速膨脹的消費及按揭信貸。由1998年年初起計,至今只是短短4年半時間,非金融及金融信貸合共增加了9萬7千億美元至30萬4千億美元。不要忘記,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亦只不過是10萬5千億美元。期間,金融信貸市場的借貸已增加了一倍有多,超越了10萬億美元。單單今年第3季,家庭債務便以9.6%的年率上升,乃80年代以來最迅速的增長步伐,以致此個環節的債務破紀錄地較去年增加了7240億美元。
作為比較之用,1998年乃家庭債務首度按年增加超過4000億的一年,而正當消費者借貸於今年繼續狂飆之際,企業借貸的增長步伐卻率先放緩,由去年增長2460億美元滑落至今年至今的390億美元。

再看另一組數字,按揭貸款在第3季合共增加了2350億美元,令此環節的總貸款高達8萬2千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高出9410億美元,成長率為12.4%。由1988至1997年的10年間,按揭信貸的平均增長亦不過是每年2220億美元,換言之,過去7至9月的3個月內,按揭貸款總額竟多於之前的每年平均數字!實際上,在過去5年的按揭貸款總額共增加了3萬億美元,升幅達58%,乃之前13年的總和。

信貸分布不均
毫無疑問,美國經濟由服務及消費所支撐,並愈來愈依賴信貸、貨幣增長及投機所得。但過去一季竟然有88%的新增信貸注入了按揭市場,遠高於90年代平均的51%,此種信貸分布失衡的狀況,意味着長遠而言難以維持,其後果值得我們再三細思。
若要作一總結,便是美國消費市場的膨脹過度集中於遲早爆破的消費信貸和按揭信貸,這絕對是不健康的。再向各位作出忠告,還是那句老話──盡快遠離美元和相關的美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