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強歐元有利歐經濟?

國際視野:強歐元有利歐經濟?

歐元兌美元創下3年新高,一度升至1.04中位水平。事後孔明續尋找上升的理由,甚麼美國經濟前景可慮,部份投資者逐漸撤離美元資產;憂慮美國隨時向伊拉克開戰,以及北韓重新啟動核設施而觸發核武危機,可能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和利率見底,美債吸引力減少等,都是導致美元需求減少的原因。然上述問題又是否早已潛伏或存在,而不是剛被發現的嗎?
於大節日假期前後,因市底非常薄弱關係,較易被一些渾水摸魚之士「做手腳」,在這種環境下,對任何貨幣走勢作出評論或預測,根本不切實際。反而值得探討的是,假若歐元持續走強,對整個歐元區或全球經濟究竟有何影響。

或可刺激內部需求
歐元區今年經濟僅增長0.8%,只及英國的一半,更是遠遜美國的2.4%,主要是受德國拖累(經合組織指德國內需今年下降1.1%),導致整體需求異常疲弱,儘管出口增長1.2%,但因出口僅佔整體GDP的17%,所以所起的作用不太大,不設法刺激內需,仍難充當「接棒」大任(美國消費者已疲憊)。
有分析家認為,強歐元可以刺激內需(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國都採取強貨幣政策),因為實際可支配收入增加,強歐元導致入口貨價便宜,變相令消費物價下降,從而可給予歐洲央行有進一步減息的空間,低息率可誘發投資,比低歐元滙價對經濟之幫助更大,此說當可接納。然而歐洲始終受「馬城條約」束縛,公共開支動彈不得,單靠私人環節推動是否「夠力」?何況歐洲消費者沒有美國人「先使未來錢」般德性,真能「撐」得起?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