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中小企業資助計劃推出11個月以來,到底成績如何呢?一項調查報告指出,營運及器材信貸保證計劃以製造業受惠最大,有關貸款主要用作機械或工具用途;而培訓及發展支援基金,主要用於資訊科技方面。
中小型企業委員會發表的報告指出,資助計劃由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10月底的11個月內,營運設備及器材信貸保證計劃共2695宗申請獲批,涉及保證金額約9.6億元,其中製造業佔71%,主要包括印刷與出版、紡織與製衣、以及金屬製品;餘額為進出口貿易、建築、批發及零售等非製造業。
申請人所獲保證貸款,90%用於購置機械或工具,其餘包括電腦硬件和軟件、運輸工具和文儀設備等,這些設備有71%是放置於內地。所批保證貸款以少於100萬元為主,佔74%;而貸款年期則以3年期較多,佔46%。
至於市場推廣基金,11個月內共有2861宗申請獲批,涉及資助金額約2800萬元,其中25%企業是因為此項計劃而首次參與市場推廣活動。這些公司所獲款項,有75%用於參與境外展銷會,其中56%用於國內市場推廣活動,其次是用於德國(11%)和美國(7%)的推廣。受惠的行業主要為進出口貿易(佔35%)、其次是珠寶首飾(8%)和鐘表業(7%)。
培訓基金過去11個月共批出7847宗申請,涉及資助金額1900萬元,受惠行業分別有製造業(佔24%)、進出口貿易(18%)、專業服務(12%)和資訊科技(10%);涉及申請的課程類別則有行業專科(29%)、資訊科技(25%)、管理(22%)等。發展支援基金則批出39宗申請,涉及資助金額4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