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糖尿病 患病率高兩倍<br>男士大肚腩又超重病魔纏身

心臟病糖尿病 患病率高兩倍
男士大肚腩又超重病魔纏身

【本報訊】近年本港經濟疲弱,不少從事基層工作的中年男士為保飯碗,不惜增長工作時間,加上工作壓力大及缺乏正常運動,導致出現「大肚腩」,有大肚腩的男士比率更較十年前多出一倍,而體重超過標準的數目也有增加。有醫生警告,男士若同時有「大肚腩」及體重超標,患上心臟病、中風及糖尿病機會,會較體重正常人士高出兩至三倍。 記者:馮永堅

醫院管理局「健康資訊天地」於二○○○年十一月至今年五月期間,訪問了五千五百多名基層市民,包括從事零售業人士、職業司機、酒樓從業員、保安員、地盤工人及清潔工人等。調查發現,在二千六百三十二名受訪男性中,逾兩成六有「大肚腩」,即腰圍達三十六吋或以上;而體重超標的男性,即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二次方,總數大過或等於二十五,也有三成五,比十年前中文大學一項類似調查,分別勁升逾一倍及半成,情況令人關注。

每天做30分鐘運動
負責調查的醫管局「健康資訊天地」顧問醫生高天才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十年本港因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數不斷上升,相信與市民日漸肥胖有關。同時有體重超標及「大肚腩」的人士,患上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機會,比體重正常或只是肥胖無「大肚腩」人士患上這些疾病的機會,也高逾約兩倍。
高天才建議,市民每天應做三十分鐘運動,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及盡量避免吃高脂肪及高熱量食物。市民可依照「三低一高」飲食原則(即低脂、低鹽,低糖及高纖維)進食。

血壓不知不覺增加
他又稱,醫學界認為積聚在「肚腩」的脂肪新陳代謝速度,較身體其他部份為快,而其分解出的游離脂肪酸,會經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器官,干擾器官運作,令器官的胰島素不能正常運作,市民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血壓、膽固醇及血糖。
今年四十三歲、從事音響買賣的李先生稱,近年愛上吃甜食,加上因工時長而沒有時間做運動,目前體重近二百磅和擁有三十六吋的「大肚腩」。他坦言,雖然沒有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疾病,但日後會加強做運動及減少吃甜食,以免患上高血壓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