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天介紹八七年的「民意滙集處」是一個由政務官主持的臨時部門,說是要收集港人對在八八年推行立法會有直接選舉與否的民意,進行意見收集工作云云。當年的「民滙處」專員是許雄,今天已經離開政府到新巴工作。
為何八八年會有應否推行立法會議席直選之爭?這又要回到中英在八四年簽了聯合聲明的歷史,港英隨後推出「代議政制白皮書」,對在八八年推行直選,曾作出承諾。當年還是英治,但北京對民主視為洪水猛獸,背後極力反對。香港的左派自然大力配合,同樣是工聯會,當年發動會員,大力反對,居然叫出「要飯票,不要選票」的口號,成為一時的大笑話。這與上星期到維園大叫先有國,後有家,所以支持惡法的左盲群眾,何其相似?
八七年十月中港督衞奕信北訪,與北京達成協議,將直選期延遲到九一年,回港之後,就只好指令當時的民滙處,千堆萬砌,作出一個港人反對八八直選的結論。當年左派在圈子內大派反對直選的表格,於是所謂反對者的意見書有九萬份,比其他小市民誠心誠意一人一信寫下不同意見的意見書共四萬份,多出一倍,於是結論是反對民主的意見佔多數:當年有大規模的簽名運動,只收集了二十三萬市民的支持直選簽名,報告書在重質不重量的原則下,說這是一份意見書!
歷史令人欷歔,只是主持愚民政策的換了人而已。保安局的報告,一定會強姦民意,一定會硬說支持惡法比反對者多。大家何必陪專權者玩這場虛假遊戲!大家應有走到街上,發揮更直接的人民力量,對專權者作更大怒吼的心理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