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02年將完結,按最新會計實務準則條例,銀行最遲須於今年底止年結時,就其投資及自用物業減值後的估值每年入帳。證券界表示,持有較多收租或物業組合的本地銀行,已經每年進行估值並反映在損益帳上,只有東亞銀行(023)是少數近年未就其固定資產重新估值的銀行,但分析員相信,由於該銀行的有關物業並非在回歸前樓市高峯期購入,即使進行減值撥備金額也有限,對明年初公布的2002年度純利,料只有約數千萬元的輕微影響。
會計界人士表示,2000年生效的會計準則SSAP13規定,企業須為其投資物業(包括出租)每年估值,並將減值透過銀行物業儲備抵銷,若儲備額不夠抵銷,須將減值餘額撥入損益帳中扣除,盈利會因而減少;而去年7月生效、涉及資產損耗(impairmentasset)的會計準則SSAP31,則包括自用行址物業,須進行估值及將減值入帳。有關準則也有寬限期,但最遲須今年底止年度實施。
東亞銀行財務總監尹焰強對物業重新估值及減值影響的查詢,拒絕置評。該銀行主席李國寶較早前表示,由於銀行界普遍持有物業,近年樓市低迷,因應新會計條例需要,物業在減值後入帳會對盈利構成影響,故他相信不少同業會將物業減值在今年度帳目內悉數撥備。
消息說,東亞今年6月斥資13億元,購入新鴻基地產(016)的創紀之城15層樓面作後勤總部物業,因尚在興建中,2005年才入伙,故毋須將其最新估值反映在今年業績內。另外,該銀行於2000年度購入第一太銀時,其總值約9億元的固定資產曾重新估值,至今有關物業的價值應變化不大,即使今年該銀行會就物業減值悉數撥備,料對盈利影響有限。
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研究助理董事何偉華表示,東亞2001年年報顯示的固定資產,若不計算家具、裝修及設備價值,其行址連投資物業總值逾46億元,其中89年及91年曾進行估值的部份,分別價值12.7億元及2.5億元,餘下31億元是91年後按成本計算。
不過,何偉華認為東亞在98至2000年沒有斥巨資置業,而91年後以成本價計算的物業也非樓市高峯期購入,故相信會計條例對其盈利影響應少於1億元。
吳玉欽證券研究副總裁陳昔典預期,單計算投資物業,東亞在損益帳的撥備最多不超過4000萬元,對純利影響僅約兩個百分點,其他持有較多物業的銀行如恒生(011)、永隆(096)等,過去一兩年已重新估值或年年估值,故上述會計條例,整體上不會對本地上市銀行業績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