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訕笑」港人? - 鍾偉民

誰在「訕笑」港人? - 鍾偉民

「因為」有幾萬人上街,「所以」民智高。按畢者的「邏輯」,我那天沒上街,似乎,他就比我的民智高;然而,我今後如果不斷上街,我又會反過來比他民智高,也比他質素強。民智,取決於人民思辯能力的強弱;一個人,要養成周全的思辯能力,必須有:自由的環境,文化的氛圍,完善的教育。
澳門,只有四十六萬人,一半以上,還是這十多年來湧入的新移民,的確沒有畢者說的那種「集體力量」;然而,「集體力量」弱,不等於「民智」也弱。按比例說,香港有六萬人上街示威,不到香港人口的百分之一;澳門有一萬人上街,就是四十六分之一了;一萬人,當然沒六萬人的氣勢;沒這樣的氣勢,當然較難捍衞適宜思辯能力成長的「自由環境」。
「自由環境」這一項輸了,「文化氛圍」和「完善教育」這兩項,卻不見得就比香港弱。澳門,據說曲藝社是全世界最多的;學習琴棋書畫茶藝的巿民,比例驚人。這二十萬「原居民」,人口等於香港一個屋村;這個「屋村」印行的報紙,副刊專欄多,作家也多,出了境,雖然人人不認識,卻不乏文采風流之輩,鮮有像畢者那樣未學行,先學走,不會造句,先會鬆毛的「講師學者作家」。
一個地方,文化豐厚,教育完善,人民熱愛的生活方式一旦受到真正威脅,這個地方再小,我相信,人民都會去抗爭;抗爭的方式,未必單純是「上街」;文化和教育,讓這個地方的人民,有較多的抗爭方式可以選擇。
畢者問澳門等「在專制政權嚴密管治下生活的鄰近省巿人民」:「有何資格因為小小經濟發展成績而訕笑港人?」我在澳門,從沒聽見有人「訕笑」港人;像畢者那樣「訕笑」鄰近地區人民民智弱,質素低,是沒文化,沒教養,沒思考力的表現。澳門人,感歎是有的,歎香港朽壞,連累做小弟弟的日子難過。這種丟盡港人臉面的畢者,或者筆者,當然有個代表「失禁」的真姓名,算給編輯面子,為他取個外號,添塊遮羞布;再不回去好好自修,學謙虛點,下回,恕我不「留手」了。
《黔驢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