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窩輪市場今年多姿釆

窩輪ABC:窩輪市場今年多姿釆

2002年的本地認股證市場是精采的一年,一年將盡,讓我們從不同角度總結今年衍生市場的發展和得失。
認股證市場重開──經過近8個月的諮詢討論,認股證市場於1月28日重開。由於發行股證的規定放寬,初時有發行商預計今年發行的股證數目會超過1000隻。截至上周五為止,本年推出認購證共481隻,認沽證共153隻,股證數目(特別是主要藍籌股)較以往大幅增加,差不多是過往12年之冠(見下圖):
以全年計,發行最多股證的相關正股如下(表):
當我們再進一步研究在全年發行的股證中,認購證與認沽證的比例時,不難發現仍維持在約7比3,這數據較以往為高;今年市場受歡迎的股證中,榜上有名的認沽證為數不少,顯示投資者可能已掌握在跌市投資的竅門。
引入莊家制──初期,坊間反應毀譽參半,但經過發行商的積極推廣教育,市場已普遍認同並接受新安排,這絕對是市場發展重要的里程碑。在莊家制下,發行商需要委託流通量供應者(經紀編號以95開首)為其發行的股證提供報價,讓投資者能在任何時間均可進行買賣,這正顯示市場逐步邁向公平、公正、公開的目標。
隨着莊家制的推行,市場揀輪焦點開始由成交量逐漸轉移至流通量(雖然進度仍很緩慢),由於市場的透明度大增,投資者可以透過各流通量供應者的報價表現,客觀地比較不同發行商的產品,從而作出合適的選擇,這遠較單憑成交量揀輪為恰當。

更多新產品推出──除了針對短線買賣的傳統股證外,發行商在今年內推出了一些不同特性及風險程度的另類股證,如派發等同股息回報的盈息認股證及鎖定回報認股證等,讓一些風險承擔程度各異的投資者,都能參與股證買賣,提高投資的靈活性。這些產品推出初期反應一般,但隨着發行商投放更多資源在教育及宣傳上,普及情況已見改善。
更重要的是,平民化版的股票掛鈎產品ELI終於在7月正式面世,不論上市或場外ELI,都是衝着日漸增長的散戶市場而設。事實上,ELI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當入場費大幅調低後,預期需求更為明顯。交易所及發行商已投放不少資源推廣ELI,讓更多散戶投資者增加這方面的認識,自此,股票掛鈎產品再也不是大戶或專業投資者的專利。
更多參與即市買賣的短線投資者──不少投資者利用窩輪成交佔大市總成交的比率,來推論窩輪的普及度。自市場重開後,數據大多維持在7-10%左右,在7至9月更一度上升至12-13%。或許由於市場一直缺乏明確方向,又或發行商的投資者教育策略成功,大部份窩輪投資者傾向只作即市買賣或極短線投機,較少選擇持倉過夜,同時即使投資者要止蝕離場,也較以往果斷。故此,一些波動較大的股證,如恒指掛鈎股證,便成為即市炒家的買賣對象,其總成交甚至一度佔窩輪總成交近30%。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