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03年尚有兩天,本報率先來個2002年港股總結。今年港股表現較預期差,恒指上周五收市報9445.26點,較去年底收市的11397.21下跌17.13%,是連續3年下跌。港股總市值則有35885.95億元,較去年底減少9.09%。港交所數據顯示,港股市值雖萎縮,但全球排名上升1位,由去年第10升至第9,今年新股上市亦創新高,新股超過100隻,令主板加創業板公司總數達978家,邁向千家水平。不過,本報綜合各項數字,相信今年股市也有十個最令人難忘的紀錄,藉此與大家一同分享。 記者:尹彥超、羅綺萍
滙豐控股(005)繼續成為市值最大的「大笨象」。該公司上周五收報86.25元,較去年底跌5.48%,但仍屬跑贏大市,因為恒生指數今年跌了17%;如果以恒指33隻成份股表現計,滙豐的股價表現排第13,已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由於其他大藍籌市值縮水,滙豐以高達8150億元的市值,繼續在恒指市值比例中「舉足輕重」,市值比重達30.06%,即使恒指服務公司先後加入中國海洋石油(883)及中銀香港(2388)等重磅中資股,仍難挑戰滙豐。
即使計入800隻股份的所有普通股指數,滙豐的市值比重也達22.75%。
近期又有消息稱恒指服務公司考慮改變計算H股市值方法,令中石油(857)、中石化(386)等重磅H股可以100%計算市值,而不是單計算H股部份,如果成事,這兩家總市值合共5000億元的H股便可望成為恒指新貴,減低滙豐的市值比重。
榮登2002年升幅榜榜首,是經營針織漂染及成衣產品貿易業務的冠華國際(539),上周五收市價1.37元,較去年12月31日收市價0.36元上升2.81倍。該公司股價今年走勢凌厲,尤其7月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上升41.1%,至3368萬元,股價便持續攀升,12月剛公布的中期純利更錄得1.75倍增幅,達4480萬元。該公司主席李銘洪10月更多次增持,加上惠理基金(ValuePartners)亦披露持有該公司股份,反映他們看好該公司前景。不過,有評論指冠華負債偏高,未來又需投入以億元計的資本開支,使淨現金流入偏低,過度擴張可能令風險增加。
升幅榜第二位是近期由經營電氣工程轉為證券投資的耀生行(290),周五收市價為2.95元,較1年前0.84元上升2.51倍,今年7月更一度升至9.2元的全年新高。不過,其股價升幅過急卻引起監管機構關注。
思捷環球(330)主席兼大股東邢李㷧今年事業喜事重重,思捷在12月2日正式成為恒指成分股,股價愈升愈有,現價已達13.6元,較去年底升54.5%;去年新貴中海油(883),今年股價也進帳40%,看來投資者有點「貪新厭舊」。
思捷股價大升,市值由104億元增至160億元,不過在恒指成分股中市值排名只是第27;反而中海油股價勁升四成,市值增加242億元,升至846億元,排名躍居第7位。
不過,思捷股價飆升,令邢李㷧已是名利雙收;首先他持有的5.03億股思捷,市值已由44億元升至68億元,如果只以攤佔藍籌市值計算身家,邢李㷧身家已威過新世界發展(017)主席鄭裕彤。
反觀中海油市值雖然增加242億元,但董事長衛留成「冇乜着數」,中海油董事酬金已是紅籌之冠,可是最高薪者年薪亦只是250萬至300萬元。
2002年雖然市況較預期差,但卻是紀錄以來最多新股上市的一年,總數達117家,衝破100大關。能夠破紀錄,主要由於申請到主板上市的公司大增,去年只有31家上市,今年則有60家,增加近一倍,其中2家更由創業板轉板成功。
主板集資總金額亦由去年216億元增至449.7億元,升幅1.08倍,能有如此佳績要拜中銀香港(2388)、中國電信(728)、中海油田服務(2883)及渣打集團(2888)等重磅股份上市所賜,合計已佔總集資額八成。
至於,創業板新上市公司雖然總數與去年一樣是57家,但集資額則大增70.15%,至70.1億元,其中龍頭大哥是7月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8222),集資額達29.33億元。不過,長江生命未能延續其同系的Tom.com(8001)未破底價的神話,現股價較招股價2元跌去三成。
今年派息最好的公司,是前稱寶途國際的IMIGlobal(585),全年息率達812.5%,主要由於該公司出售最賺錢的仿真聖誕樹業務,而向股東派發特別股息0.26元所致。雖然該公司較早時公布中期純利大增77.58%,至2.85億元,但已不再派息,故預計該公司再派高息的風光日子不再。
寶途一直是基金愛股,每年提供穩定回報及向股東派發高息,連網上股評人DavidWebb於99年底亦曾撰文推介該股份,不過今年4月該公司突然宣布出售主業,改為經營沒有任何盈利紀錄的電腦動畫業務,變相讓大股東將公司最賺錢的資產私有化,被指為損害小股東利益的經典個案。為了吸引股東接受該項交易,大股東兼主席高長昌提出,派發特別股息每股0.26元。雖然DavidWebb等小股東反對,但交易最終獲股東會通過。該公司11月底宣布股份25合1,周五收市價報0.8元。
同樣在香港上市,市值可以大至8150億元,也可以小至249萬元,兩者相差33萬倍,創業板股份創博數碼(8118)便創造此紀錄。
創博數碼前身是Cyber日報控股,00年7月上市,當時正值科網熱潮的高峯,故該公司單是向聯交所指定要「8118」這個「靚冧巴」,便要捐出80萬元給公益金,相當於今時今日市值的32%。
該公司在「Cyber」時代風光一時,股價在00年9月27日曾高見17.4元,市值高達14億元。但該公司現股價跌至0.03元,市值249萬元,而且經常全日無成交。
其實,今年創業板大部份股份表現欠佳,166隻股份市值合共只有515億元,其中單是長江生命科技(8222)及Tom.com(8001)便佔了30%,合共154億元,難怪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羅嘉瑞當年主動要求長實(001)主席李嘉誠,將旗下公司在創業板上市。
位列2002年跌幅榜之冠者,是近期因涉嫌造假帳而被廉署調查的金禾國際(090)。該公司去年12月31日收市報2.75元,今年2月宣布股份1拆10,當時公司解釋是為了增加流通量,但股價卻持續下滑,4月底更出現一日下跌四成,轉瞬間淪為仙股。5月,該公司宣布二供一的供股計劃後,股價持續在低位徘徊,9月該公司再宣布股份20合1,股價依然返魂乏術,至本月16日停牌前報0.08元,累計全年跌幅達98.38%。
金禾主要經營耐皿仿瓷及硅膠製家庭用品,去年4月上市,本月中與富昌國際(916)及裕豐國際(965),因涉嫌造假帳以協助公司上市,該公司高層幾乎全部被廉署調查,包括3名執行董事:主席傅柱根、副主席傅燕玲及業務發展董事陳杰明,但他們已獲准保釋。該公司2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已辭任。
今年表現最差的恒指成份股繼續由電訊盈科(008)蟬聯,周五收報1.27元,較去年底下跌40.93%,市值亦由487.48億元縮減至292.97億元。
不過,其實電盈只是「贏」了一個馬鼻,新世界發展(017)周五收報4.025元,較去年底跌了40.81%,在33隻藍籌中市值比重只佔0.32%,敬陪末座,如再不振作,下次換馬可能被開刀。
電盈已是連續兩年表現最差,股價在10月9日曾跌至0.91元全年新低,較去年底跌58%,但其後電盈靠好消息炒上,不至淪為毫子股,明年並計劃5合1併股,未知能否對股價有幫助。
新世界的表現亦欠佳,市值大為縮水,由147億減至87億元,董事總經理鄭家純也希望公司從谷底反彈,近期致力系內重組,務求「重生」。
港交所(388)於7月推出除牌諮詢文件,引發細價股一輪小股災,令仙股成為2002年的話題。截至上周五,在主板掛牌的仙股,即股價在0.1元或以下的股份共142隻,佔主板公司總數17.5%,可謂近年之冠。港交所在公布諮詢文件時便指出,由於低於0.1元的股份只能透過半自動配對系統進行交易,透明度較低,加上股價易受操控,因此認為有需要處理。
根據港交所的資料,97年底仙股只有28隻,但數字逐年遞增,去年底已增至119隻。出現這種現象,主要由於上市公司受經濟環境影響。雖然部份仙股透過股份合併令股價提升,但不久股價再度「升仙」,再度淪為仙股。
港交所今年7月推出的諮詢文件,原本提議將股價低於0.5元作為除牌界線,但引起市場極大反應,因為受影響股份接近一半,及至11月港交所重新諮詢,不再為除牌訂下股價水平建議,改以開放式諮詢市場意見。
2002年對股票經紀來說,是較慘淡的一年,皆因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額只有67.6億元,較去年減少17.43%,相較97年高峯期的154.65億元,更下跌43.71%,也是5年以來最低水平。今年下半年每日成交只有50億至60億元,回復93至96年水平。
中小型經紀行所佔市場份額亦減少,排名65名以後的C組經紀由去年底市場佔有率的22.92%減至今年11月的17.66%。以11月平均每日成交額62.18億元計算,444家C組經紀行平均每家只佔成交247萬元,以收取佣金0.25%計算,每日收入只有6175元。成交萎縮亦令退出市場的經紀行增加。今年最少成交的交易日是12月24日,只有16.65億元,但只是半天市;其次是911事件一周年,因中午掛八號風球停市,故只有21.23億元;若以全日市計算,成交最少是1月2日,錄得27.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