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投資報告不可盡信

投資新語:投資報告不可盡信

很快又到年底,部份投資會總結一下全年的投資成績,又或者做一下明年股市走勢的預測。筆者一向建議投資者應該這樣做,因為在年底做一次投資檢討及走勢預測,不但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更可以有助累積投資智慧。
提起要做走勢預測,筆者認為,現時的投資者已較幾年前「幸福」得多,原因是現時不但有各式各樣的媒體為投資者提供即時的走勢預測,而且過往一些並非一般投資者能夠索取的「大行」報告,亦可以輕易地透過各種傳媒取得到,所以,投資者可以參考這些報告中的建議,建立適合自己的個人投資策略。
不過,投資者仍然不可盡信所有的投資報告及建議,原因並不是有些投資報告失實,而是這類投資建議並非為個別投資者度身訂做,所以報告即使是由大行或有名的分析員所撰寫,亦有可能令部份投資者出現投資虧損。

留意時限性及準確性
投資者可能會發覺到,不同證券行所撰寫的報告,有可能對同一公司會有不同的建議,令到投資者感到疑惑。通常,投資者遇上這個情況時,都會根據編寫報告的證券行之名氣,來決定是否參考該報告之投資建議,不過由於分析員亦是常人,雖然他們擁有超卓的洞察及分析能力,亦很難預期一些不可預知的事故,投資者若只根據報告的內容而忽略其他重要事項,便有可能會無法看準時間作出行動。
另外,從學術理論及實戰經驗來看,股票價格都是決定於該企業未來賺取盈利的能力,並非其過去之表現,所以單看公司公布之財務報表來作出投資決定,此方法並不有效,因此,筆者估計會有更多投資者會依賴由證券行所提供的分析報告。不過,投資者需要留心的,仍然是分析報告的時限性及資料的準確性,假如發覺有多份報告之預測結果出現矛盾,不妨先行看看報告中各種假設的真確性,相信投資者才可以達到「知彼」的境界。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