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尚有兩天便完結,下周本欄再跟讀者見面時已是2003年了,現不如先與大家回顧過去12個月港股之形勢。
恒指在2002年的高位分別為1月7日的11919點及5月17日的12021點,全年低位則為10月10日的8772點。大致上,2002年港股先在1月升近全年高位,在5月再次上試此高位,跟着便反覆下挫至10月的全年低位。簡單來講,2002年港股是先升後回,故在年初沽貨較佳,類似走勢在2001年亦有出現,當年恒指高位是2月的16274點,低位則是9月的8894點,兩者也在1至2月升近全年高位,低位則在9至10間呈現。
至於2000年,港股走勢是否也是大致相近?2000年恒指之全年高位是在3月28日的18397點,低位則是5月30日的13596點。該年高位雖然在3月才出現,但在2月中之高位為17939點,已與全年高位相距不遠。另一方面,其全年低位雖然在7月出現,但在10月的低位為14107點,亦與全年低位13596點相差不太大。
綜合2000至2002年港股之走勢,恒指全年高位大約在第一季出現,較大機會在1、2月間出現;全年低位則很大可能在9、10月間出現。假若2003年港股之走勢與過去3年相近,則投資者便應在1、2月間沽貨離場,在9、10月才再入市,其間大可找些其他娛樂,不用每天也坐在「金魚缸」旁。
恒指四大分類指數──地產、工商、銀行及公用,以2002年計,恒生公用分類指數表現最佳,其次為恒生金融分類指數,隨後便是恒生工商分類指數,最差為恒生地產分類指數。
現在進一步細察各恒生分類指數在2002年之回報。由2001年12月31日至2002年12月27日恒生指數、公用指數、金融指數、工商指數及地產指數等的回報,分別為-17%、7.2%、-5.5%、-25%及-28%,由此可見,雖然工商指數略為優於地產指數,可是兩者基本上相距不遠,投資於此兩類股份回報亦不會好到哪裏。金融指數以點數計是跑贏大市,但若用實質絕對回報計則是負回報,表示其表現雖然優於恒指,可是投資者仍要虧本。
在各恒生分類指數中,2002年僅得公用指數是正回報,真正跑贏大市,投資者確實「有錢收」,更重要是類似情況在2001年亦同樣出現,即2001年也是僅得公用指數是正回報。
總結:(1)在過去數年,於年初沽貨較佳;(2)公用指數連續兩年皆是正回報,2003年怎樣部署?相信已不用筆者講了。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