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於求難短炒<br>買樓收租只宜長線

供過於求難短炒
買樓收租只宜長線

傳統觀念告訴我們,若然有一筆資金在手,要尋求最好最穩陣的回報,自然非買樓莫屬。即使在樓市勁跌5成的今天,持這種想法的仍大有人在。最近政府救樓9招推出之後,不少人更認定樓價已跌到低位,是入市的好時機。究竟是否真的呢? 記者:丹琍

手持7個物業出租的中原地產中央事務董事張奕威表示:「買樓收租是最直接的投資工具,其他基金及債券並非不可取,只是不熟悉者不宜參與。個人預期樓價3年內會有20%的升幅,而租金亦會於明年年中回升3至5%。」然而,樓市短期供應量仍舊十分充足,投資者只宜視作中長線投資工具,短炒風險極高。
現時投資物業,回報一般約有5至7%,算是不俗,但風險又如何呢?美聯物業執行董事張錦城指出:「有別於其他投資工具,物業有『磚頭』在手,較為實質,而且樓價再跌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投資者宜購買樓齡在10年以內的物業,以及減少按揭成數,藉此降低維修費、利息等投資成本。」
他補充:「最好揀選已入伙數年的物業單位,有助了解該物業的空置率,以及租金回報水平。」對於供應量較多的地區(如將軍澳及西九龍)更要三思而行,切勿因貪平而買入樓花,阻慢出租,影響回報。此外他亦建議不要把全部資金投放在物業上,最好不多於總資產的50%。」

涉款多 欠靈活
今時不同往日,個別樓盤的發展不盡相同,極考投資者眼光。簡單來說,市區鐵路沿線物業,周邊設施充裕,始終是支撐租值及回報的主要骨幹。至於單位面積,細單位涉款較少,投資風險度較低,但中大型單位,尤其是校網好的地區,同樣有捧場客,投資者可因應本身的財務狀況來取捨。
不過,有「好友」自然有「淡友」。美國萬利理財有限公司亞太區域總經理陸東全表示,樓價雖然大跌,但投資涉及的款額一般至少要數十萬元以上,加上手續相對較繁瑣,反不及其他投資工具靈活。
「其實,要尋求5至7%的投資回報,除了樓市以外,低風險的基金、外幣及債券產品(詳見下表)等皆可做到,而後者所需的投資金額少得多,亦可隨時贖回,相對靈活得多。事實上,近年就有不少資金流向基金債券市場。」要留意的是,雖然回報率相若,但不同投資工具各具風險,孰優孰劣,還得看投資者本身屬哪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