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眾食品(708)近期再成為市場焦點,因為港交所(388)中國發展及上市推廣高級總監彭如川以該公司為例子,說明企業在港上市的市盈率及流通量都較新加坡交易所為佳。對於大眾食品而言,這是繼「民企之父」及《福布斯》之後,另一次「錯愛」。
大眾食品在星、香「雙重第一上市」,即同時在兩地進行買賣,並要遵守兩地的監管條款。
大眾10月來港掛牌時沒有發行新股集資,10月28日首日掛牌收5.6元,現已跌至3.5元,累計跌幅達38%,預測市盈率只約5倍。更諷刺的是,大眾在港大部份的交易日沒有成交。
大眾食品財務總監彭偉康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由於該公司在港沒有發行新股,所以在港的交易須於新加坡「取貨」,完成交易約需15天,「擘價」也較大,導致香港的成交薄弱。
大眾食品被瑞銀華寶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分類為「民企」,並成為推介的8家民企股之一,但大眾兩次股價大跌都是受民企風波牽連;該公司被港交所用作星香市場比較的例子,但在港掛牌後,大部份交易日沒有成交;董事長明金星《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15,卻最怕見報,連卡片都不想派。
「Joe(張化橋)把我們編入民企指數,並作為推介股份之一,當然是我們的榮幸,但我們覺得自己不是民企,而是外商投資企業,因為明(金星)董(事長)有香港居民身份證。」
彭偉康承認,如果不是被列入民企指數,又或是明金星沒登上富豪榜,投資者很難在近千家的上市公司中留意到大眾食品,但該公司股價兩次重傷,都與民企風波有關。今年7月中,歐亞農業(932)前主席楊斌傳聞失蹤,適逢大眾剛配售8000萬股新股以增加流通量,股價在9個交易日內跌了22%。
其後,楊斌於10月4日被扣,大眾股價不跌反升;不過在港同時掛牌(10月28日)之際,又出現超大農業(682)被指帳目可能有問題,其後核數師雖說沒有保留,但民企股已再受重傷。
大眾食品發言人蔡國強解釋:「我們在港雙重上市的目的,是機構投資者股東反映意見,指我們的生意100%在中國,收入是人民幣,在港上市可以吸引大中華基金,這些資金多數不會買新加坡股份。」他說,該公司正致力解決交收期達15日的問題,並期望投資者發現其真正價值後,成交會轉趨活躍,股價也會好轉。
他補充說:「我們年年賺錢,今年預計會達8.11億元人民幣;最重要是我們會派息,去年派息率是盈利的38%,今年上半年是40%,以股價計有6厘以上息率,只待投資者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