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有所謂「邊緣策略」,英文叫brinksmanship,簡單說就是一種玩火的策略。今天,北韓重新啟動核設施、把燃料棒運送至反應堆,玩起核危機的火來,問題在於這是玩真火還是虛火。
北韓說核解凍是要報復美國令它「斷油」,美國卻說北韓在「敲詐勒索」迫它談判──談經援、談互不侵犯條約等。如果談得來,北韓核危機就能解決,北韓打「核子牌」玩的只是虛火。但北韓九四年簽了凍核框架協議,還不是提煉製核武燃料鈈?美國更指北韓可能已有一枚核武。北韓玩的是真火。
這回即使談判,北韓也不易叫停,因有了核武,北韓更有發言權和「敲詐勒索」的本錢。北韓有核武,東北亞的均勢平衡就要打破,南韓和日本不得不走上核道路,以求「核震懾」。
嚴格來說,這個危機比美國指伊拉克研發生化核武的危機更大。不是麼?美國還敢打伊拉克,要打北韓就陷入兩難。不先發制人,東北亞核危機只會更嚴重。開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政府九四年前也計劃過空襲北韓核設施,但想到不會打不還手,卻必下令百萬大軍大戰一場,到時離北韓邊境僅五十六公里的南韓首都漢城必幾小時內血流成河,加上中國可能援朝,才不敢打。
喬治布殊政府比克林頓政府「鷹」,從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警告北韓「美國有能力同時打兩場仗」,也不是隨口說說算算。但打和不打同樣是個計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