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和學者指少男少女十五歲開始拍拖的情況已非罕見,尤其在生活上缺乏滿足感的青少年更容易展開戀情;但豆芽夢通常要面對很多問題,能夠共組和諧家庭的機會則較細。青少年應從中學習愛的真諦,包括學習尊重對方的抉擇,最好做到分手也是朋友。
香港遊樂場協會青少年綜合服務督導主任李偉良指出,十四、十五歲的青少年,若能建立多方面的興趣,便有很多事物要學習,可能連拍拖的時間都沒有;但如果平時所得滿足感不多,而認識到的異性又可令其很有滿足感,便很容易展開戀情。
少年拍拖會面對很多問題,李偉良舉例說,如缺乏經濟條件、要面對生活壓力、懷孕但未能承擔責任,甚或其中一方長大後,接觸的生活圈子和面對的生活挑戰改變了,對生活有不同要求,都會衝擊兩人的戀情。
他認為,家長和教師們最好讓青少年建立多方面的興趣和成就感,關注青少年的感覺,一旦青少年已展開戀情,不宜以高壓管制,應幫助他們認識愛情關係中的角色、責任,以如何分配時間、如何相處等問題。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麗雲指出,十四歲至四十歲人士的自殺個案中,大多與感情、婚姻及情緒有關;現時社會把愛情和婚姻過於浪漫化,但「冇人會所有嘢都咁夾、一生都恩愛和諧,冇件咁嘅事!」
她指調查研究顯示,八成多人的結婚對象不是初戀情人;在戀愛過程中,年輕人應學習如何真正愛人和愛自己,絕對不可以使用暴力,應該尊重對方的抉擇,最理想是分手後能繼續做好朋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