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英雄》,我看過的朋友都同聲痛罵,因為意念幼稚,尊崇統一天下的暴君,片名《英雄》,諷刺之極。
我沒看過這齣電影,但對英雄的文化概念轉變覺得十分有趣。也許現代大陸上存着一股崇拜成功的風氣,所以「英雄」也就必然是事業成功、雄霸天下的極權君主了。
我是在香港看金庸小說長大的一代。我們理想中的「英雄」可不是這樣子的。《射鵰英雄傳》裏,郭靖不認為像成吉思汗那樣,縱橫天下,滅國無數就是英雄。他認同的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英雄大俠,「俠」是英雄的角色典範,小者鋤強扶弱,仗義疏財,大的則是為國為民,壯烈犧牲。
「人人愛聽成功故事」─Everyonelovesasuccessstory,但中國人例外。我們歌頌的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一族。最有名的琴曲《廣陵散》,寫的是聶政刺俠累毀容自殺、棄屍於市的故事。「反清復明」的武俠小說,一代一代的說下去,聽者讀者悠然神往,但人人都知道反清復明並沒有成功。
不是中國人寧願失敗。我們愛聽這些故事,因為人性血液裏流着追求公義的因子,我們喜歡公義得到肯定。有甚麼比寧願犧牲自我,也要為爭取公義而奮鬥,更能強烈肯定公義的崇高價值?這些故事,就是說明公義的價值比生命更高。
其實肯定有一些重大的理想,例如公義、自由,價值高於生命,也是對人的價值的有力的肯定;因為這是說明我們不但有權活着,而且有權活得有尊嚴。如果成功能代表一切,那麼生命就未免太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