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表示,政府將以一種名為「薪酬水平調查」的機制代替「薪酬趨勢調查」,以決定公務員的薪幅。對大多數的公僕來說,這個改變的好的一面是明年也許有凍薪的機會,不愁馬上面對減薪,但新機制完成之日,公僕隊伍的重大分化隨之而來,筆者見到的問題是水平調查較之趨勢調查多而且更具爭議,更會將為數龐大的中下級公務員迫上工業行動的絕路。
趨勢調查是一個整體,很多細微的分別不會比較,對沒有議價能力的職級較為保障及有安全感。但職位比職位,則大學生亦只有六千一個月的今天,做了二十年但中學未畢業的文員都有兩萬,後果可想而知。低學歷的簡單工作因為外面的「市場」壓力,減幅可高至百分之六十。
專業的呢?可能要加,視乎你的比較職級技巧而已。一個十年資歷的會計師或律師,可以升做合夥人,於是拿十多萬非常合理,但政府之內的高級律師可以只是排年資升職,不競爭亦無風無浪,與外面的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外面平庸的專業人士做十年還是原地踏步,兩萬出頭者比比皆是。
水平調查亦有利根本無職可比但夠惡的紀律部隊,更有利與大機構CEO作比較的政務高官,於是有一半職級不用減(甚而可能加)而另一半要大減特減,這會是甚麼一個局面?這會是一個急風暴雨的反抗局面,未知政府高層與誇誇其談的輿論界想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