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搏擊:23條推動高壓專制統治

民主搏擊:23條推動高壓專制統治

自一九七四年以來,全球各地泛起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運動,催生了八十二個新興民主國家。香港的政治體制,由八○年至回歸前,可稱為「仁慈的專制」。行政部門首長雖非由普選產生,但在具有濃烈民主背景的英國宗主國影響下,本港尚能維持較大部份專制政權為高的自由。

城市大學公共及行政學系副教授 成名

再加上經濟歷久不衰,故此「自由」和「繁榮」以及隨之而來的「安定」便導致人民樂於對「仁慈專制」給予普遍支持。然九七過後,支撐「專制」政府的經濟支柱已一蹶不振,再加上如今特區政府又硬銷《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諮詢文件,嚴重危害港人自由,令特區政府及被懷疑是幕後黑手的北京政府,進一步喪失市民支持,動搖本港「專制政權」的根基。

諮詢文件內容空泛
二十三條諮詢文件,為何會招致民間團體那麼大的反對?文件各主要概念空泛模糊,各政府高官,又假諮詢之名,以各種錯漏百出的歪理,強行推銷諮詢文件,抗拒以更精確的法律語言,以白紙草案方式在延長諮詢期的情況下作更深入的討論。市民不禁感到特區政府在北京的壓力下,想借助一個不民主的立法會和行政機關,把香港由昔日的仁慈專制管治,推向高壓的專制統治。
何以論證,倘執行「諮詢文件」便有可能把香港推向「高壓的專制統治」?舉例來說,諮詢文件並未清楚界定「國家安全」,亦未說明怎樣才算是「直接構成分裂和顛覆罪的『威脅使用暴力』」和「嚴重非法手段」,政府若堅拒清楚界定,便會令藝術、學術、新聞等各界人士人人自危,實行少講、少做為妙。就以教協替「學校圖書館」主任所作的研究為例,在回收的361份問卷中,85%認為諮詢文件的建議實施後,資訊自由及表達自由會被妨礙,只有5%認為沒有影響。又例如建議中的「煽動叛亂」罪行一旦落實,會懲罰那些不會直接引起即時暴力行為的言論,違反國際人權標準,對學術、資訊、新聞及言論自由造成威脅。再者,建議中「煽動叛亂」罪行,包括「危害香港穩定」條文。該條文概念模糊不堪,將來中國若重現像六四天安門的政治危機,港人若大規模上街請願,高喊打倒一黨專政,為何不會被視作「危害國家穩定」呢?若如是,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又何復存在?

暴露政府專橫無理
即使政府願在上述爭議中稍作讓步,任何影響香港各種自由、資訊流通等法例,不單止侵犯公民權利,亦危害本港金融中心和經濟活力的根基。最近國際銀行家和部份本港商人對二十三條發出的強烈憂慮,正印證出若特區政府一意孤行,便會增加在本港投資的風險,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令本港營商優勢受沉重的打擊。
總括而言,特區政府在整個諮詢期暴露出的專橫無理,和壓制本港自由的傾向,不禁迫使每一位本港市民思量,若未來政府不是由全港市民以一人一票、自由、平等的民主方式產生,香港還能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