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美國一名富翁有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在阿利桑那州的沙漠,仿照地球生態系統,興建了一座密封的「玻璃城」,製造完全自給自足的生存環境,可惜實驗最後因種種問題宣告失敗。不過,日本現已興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實驗城,並找來兩名科學家,準備在二○○五年為實驗接棒。
動物學家篠原正典與化學家小松原修將入住青森縣六所的「小地球」(MiniEarth)實驗所。「小地球」兩年前落成,耗資八十億日圓(約五億二千萬港元),佔地四千七百平方公尺,有三座以不銹鋼通道連接的體育館大小建築物。
篠原和小松原將要在這密封環境裏,與多種動、植物一起生活。生活設施包括床、電腦等,房間一角會有攝影機監察他們的安全。
他們唯一由外面供應的是電力和資訊,也可用電話、電郵和互聯網與外界接觸。
這計劃的目的,是模擬地球上氧氣與二氧化碳在人類和動植物之間的循環方式。若能成功製造真正自給自足的生活環境,對探索太空和海洋將大有幫助。
不過,小地球計劃比起阿利桑那州的「生物圈二號」(Biosphere2)計劃,只是小巫見大巫。八六年,美國富翁巴斯花了約十五億六千萬港元,興建佔地一點二六公頃的「生物圈二號」(生物圈一號是地球本身),當中有海洋、沙漠、雨林、四千種動植物。八名科學家要在密封的人造環境中,嘗試靠循環使用系統內的空氣、水和營養物,健康地生存下來。
可惜這項有史以來最大膽的科學實驗,計劃後來問題叢生,例如在密封的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失衡,多數動植物無法正常生長,反而藤蔓叢生,蟑螂、螞蟻橫行;在過於親密環境下生活,對科學家亦構成巨大壓力,結果實驗於九四年以失敗告終。
但負責小地球計劃的日本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負責人之一新田慶治,有信心小地球不會重蹈覆轍,例如會以機器分解處理廢物,比生物圈二號倚賴泥土和微生物要可靠;利用高溫和電解水從二氧化碳抽取空氣,可確保氧氣供應充足。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