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少慾多愛 活得快樂

國際視野:少慾多愛 活得快樂

聖誕快樂!當人人在互相祝賀聖誕及新年快樂之際,是否有人會問:我真的快樂嗎?
根據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University)教授奧斯禾特(AndrewOswald)和美國德茨茅夫學院(Dart-mouthCollege)教授白蘭科華(DavidBlanchflower)所做的調查發現,過去25年,美國人說他們快樂的百分比顯著下降;英國人說生活得非常滿意的百分比毫無增長(約為被訪者的30%),歐洲人活得開心的僅佔受訪者的20%,足見人們隨着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質素改善,科技和藥物的進步和改良,令到人的壽命延長了,身體健康了,還有收入多了,居住環境改善,甚至有工人使用,隨時隨地可以去旅遊,日日可以收看電視,不愁衣食,可是卻不見得比上一兩代人活得快樂,真乃諷刺!
儘管有專家認為,快樂的根源相對來自收入多與寡,這個結論當然無可厚非,但卻並不盡然。正如倫敦經濟學院(LSE)的格拉夫斯(NickCrafts)教授指出,部份快樂可以用錢買回來,可是人的慾望卻無止境,收入愈多,除要生活得好之外,追求的東西愈多,當得不到的時候,便會顯得失望、沮喪或悶悶不樂。

有錢未必有溫暖
不過Oswald和Blanchflower教授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已婚有家庭的人活得比單身的快樂,除收入多10至20%之外,壽命平均也長3年,證明錢未必買到家庭帶來的溫暖。
很多人活得不快樂,是因為慾望過多──「禍生於多慾」所致;然沒有愛,又何來溫暖?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日前在接受ABC電台訪問時送給世人過聖誕的禮物便是──愛(love)!人要互愛(包括互助、互相關懷、忍讓在內),才活得開心,才會快樂!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