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以往幾本著作一樣,《華盛頓郵報》名記者伍德沃德(BobWoodward)的新作"BushatWar"依然充滿着一種「圈內人」(insider)的味道。
作者不僅盡量展示他在政府高層的人脈關係,書中不少描述更採用直接引述的方式,就像作者身在機密會議現場,即時記錄及報道一樣。
想近距離了解布殊政府的運作、想深入了解布殊政府內「鷹派」與「鴿派」的爭議、想知道美國如何兵不血刃的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伍德沃德這本新書倒是值得一讀的。
除了布殊政府內的高層角力及阿富汗戰爭的內幕外,伍德沃德訪問布殊總統的部份也很值得細讀,因為只要小心看看布殊總統談話的內容、只要小心看看布殊總統如何看待對伊拉克動武的問題,就不難看到美國政府用兵的決心。
當伍德沃德跟布殊總統談到對伊拉克動武及如何維持國際反恐聯盟時,布殊清楚表示他不同意要待所有國家同意才動手。
他說:「在武力及使用武力的問題上,根本不可能令所有人意見一致。」(We'renevergoingtogetpeopleallintheagreementaboutforceanduseofforce.)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滿懷信心的採取行動將可使猶豫不決、左顧右盼的國家及領袖放棄觀望的立場,加入行動的行列。這樣的說話、這樣的態度說明,布殊政府雖然沒有繞過聯合國來處理伊拉克問題、雖然仍在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但美國絕不會因為無法取得共識而不採取行動的;相反,布殊總統深信,在動手後,其他國家便會迅速加入攻伊聯盟,不再袖手旁觀。換言之,美國相信強而有力的行動可以打破伊拉克問題的僵局;這樣下來,美國怎會不出兵解決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呢?
事實上近期美國政府的種種姿態包括宣布伊拉克提交的武器清單漏洞百出、違反聯合國決議等都顯示,美國正在為出兵作外交以及軍事上的準備。
我們雖然不希望爆發戰爭,也不希望伊拉克問題最終要透過武力解決,但伍德沃德的書以及事態的發展表明,戰爭的風險正在迅速上升,特區政府、企業及市民都該有心理準備面對短期內出現的政治及經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