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伊拉克劍拔弩張,伊軍空防炮火與戰機周一在南部陸空夾攻,擊落美軍一架「掠奪者」(Predator)無人駕駛偵察機,頓時惹起開戰疑慮。伊拉克事後對於給了美國一個下馬威大吹大擂,揚言此「英雄行動」是周密策劃的結果;相反,打算明年初才開戰的美國為事件降溫,稱伊軍只是「僥倖擊中」(LuckyShot),事件不會令緊張局勢升級。
這是聯合國敦促伊拉克銷毀大殺傷力武器的新決議上月通過以來,首次有美英軍機在伊拉克禁飛區巡邏時,被伊軍擊毀。伊拉克軍方發言人說,該架無人駕駛偵察機於本港時間周一下午三時半,從科威特入侵伊拉克領空(南部禁飛區),「刺探伊拉克民用及軍用設施」,至晚上八時三十五分被擊落。
伊拉克電視台播出了「掠奪者」碎片散落一地的片段。軍方發言人的雀躍溢於言表:「在真神幫助下,憑着我們英勇的空防部隊及『天鷹』的意志,它(『掠奪者』)在計劃周詳的行動中被擊落。」
伊拉克口中的「天鷹」即是戰機。美軍發言人也證實,當時有至少一架伊拉克戰機闖進南部禁飛區擊落「掠奪者」。英國《每日電訊報》估計這可能是米格廿九戰機。
過去兩年,美軍至少有兩架「掠奪者」遭伊拉克地面炮火或導彈擊落,但被戰機擊落還是第一趟,而且禁飛區有美英戰機巡邏,伊戰機竟還能闖進逞強,可算是個恥辱。禁飛區是美英在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後在伊拉克南、北部劃定的少數族裔安全區,嚴禁伊軍闖進。
「掠奪者」號每架造價三百七十萬美元(約二千九百萬港元),在全球部署不過二十五架。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卻淡化事件:「他們今日僥倖擊落了『掠奪者』。」他強調,伊拉克過去幾年一直「嘗試擊落我們所有軍機」,今次事件不會令緊張局勢升級。伊軍今年向美英巡邏禁飛區軍機開火近五百次,聯合國新決議通過後也有三十二次。
伊拉克這次壯了軍威,反美言論也升了級。副總理阿齊茲周一說,美國正在波斯灣地區集結的軍力,足以「打一場世界大戰」,其目標不只是要改變伊拉克政權,而且是要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整個阿拉伯世界。美國現有約六萬五千士兵部署區內,並計劃下月再增兵五萬。
法新社/新華社/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