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
今個星期天,維多利亞公園有號稱四萬人的集會,支持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立法。這個數字多乎哉?不多也。因為在上一個星期天,有號稱六萬人反對立法的隊伍從維園遊行到政府總部。支持的比反對的少了兩萬,也就是少了一半。
這還不算太少,如果比起支持立法者事先發出的豪言壯語來,那就少得更多了。初時,反對立法的估計是五千人,支持立法的以瞧不起的態度說,他們五千,我們將是他們的十二倍。五千的十二倍是六萬,但他們沒有料到,人家出動的正好是六萬人,而他們卻只能是相形見絀的四萬。
支持立法的知道,一味誇張人數不是辦法,他們於是事先就改口,說人數多少不是問題。少些並不等於支持立法的少,只是沒有出動到會場搖旗吶喊罷了。但他們忘了一件事,要立法是官方,官方掌握着一切行事的便利,號召支持應該比號召反對立法的容易得多。這樣比較起來,他們的四萬也就更顯得少了。
官方的保安局署理常任秘書長湯顯明出來幫他們的忙,說反對立法的大遊行從維園出發時只是一萬二千人,到了政府總部門口也是一萬二千人。意思自然是說,大遊行的六萬人是報大數。這是官方的性格,總是愛把他們所不歡喜的數字縮小。
大也罷,小也罷,這至少是表現出立法使社會分化。
在大遊行後,在支持立法的集會前,官方是避免談這分化問題的。他們一個個口口聲聲說,沒有分化這回事。他們的展開立法諮詢,並沒有引起社會的分化。
但至少引起了社會的反對吧。這反對的聲音如此之大,大到不能加以漠視,而不是一味的支持。這還能說沒有分化麼?
首先提出分化問題的是立法會議員李國寶。他認為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官員們一個個否認,但妙就妙在官方的中央政策組社會凝聚力小組召集人關信基卻提出了三點意見,要求解決分化局面。不但承認有分化,顯然還認為這局面正趨於嚴重,到了非正視不可的時候了。這能說不是官方的意見?
官方企圖掩飾分化,粉飾天下太平,人們卻從傳媒方面也看到了一種分化。反對立法的大遊行有記者協會的隊伍參加,然後,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提出了業內調查報告,百分之八十認為立法有害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百分之七十反對立法,百分之十表示一旦立法有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時,他們將退出新聞隊伍。就在這個報告公布的第二天,卻有新聞工作聯會的人去向官方表示支持立法,新聞隊伍的人也被他們分化了。
官方連這一些分化都不承認,人們還能相信他們是有誠意解決問題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