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老手潘志祥向記者道出心聲:「我好擔心會失業,為咗份工、為咗屋企人,我未試過缺席,幾辛苦都要上足堂,風雨不改。」當一般人已在暖洋洋的被窩內睡覺時,潘志祥與約百名工作經驗豐富的學員,卻於工作十多小時後,踏着疲憊的步伐,參加飲食業技能提升計劃的深宵課程,在深夜十一時上課至凌晨二時。
三十七歲的潘志祥是一家小菜館的廚師,入行十年。潘志祥深明自我裝備的重要,於是參加飲食業技能提升計劃的「廚房部基本理論及操作」課程,學習更多烹調技巧及理論。
潘志祥一家三口,太太已經失業一年,全家開支全依賴他不多的收入。他苦笑道,他只有堅守工作崗位,並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方是生存之道。
另一名學員袁紹祥在酒店的中菜酒樓任廚師,晚上十時放工後,便到位於佐敦的課室上課。家住天水圍的他,凌晨二時放學後,要乘通宵巴士回家,抵家時已經是凌晨三時。小睡至早上七時,便要準備上班。
袁紹祥表示,以往在廚房邊學邊做,所學到的有限,而從技能提升課程中,則可以學到更多不同的地道菜式,並了解到很多烹調方法背後原理,譬如用木瓜來炆牛腩,因木瓜有一種特別的酵素,一同烹調可以令牛腩肉變腍。
職業訓練局工業訓練科總工業訓練主任梁協雄表示,「廚房部基本理論及操作」是該局提供的技能提升計劃中,唯一的深宵課程,整個課程分九堂,每星期兩堂。過去已有約百名資深飲食業員工參與,現時學額更出現不敷應用的情況,需要加班。
記者:鄭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