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低迷,近半年未見特別起色,業內人士聖誕新年願望,應不離希望這個市場重見生氣。不少前輩仍在緬懷過往的黃金歲月,先不提近來一連串港版企業醜聞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宏觀環境已完全不同下,似乎很難重現昔日的光輝。
以往香港處於資產膨脹期,上市公司賺錢固然遠比現在容易,市民亦樂於炒樓炒股,以求暴發的機會。今時今日全球通縮,不錯利率已極低,但就算零利率,物價愈跌愈平,持有現金亦有着數,購買力會上升。
企業賺錢亦比以往困難,已再不可以憑炒樓賺錢,何況通縮期消費者傾向延遲消費,更會造成惡性循環,就算製造業穩紮穩打,生意亦比過往難做。
至於從投資者角度去看,現時持有現金不去投資,也沒有甚麼大問題,加上工作安全感大不如前,隨時失掉工作的陰影下,亦未必有興趣投資。筆者認識幾個失業朋友以炒股度日,但他們炒法戰戰兢兢,遠不及黃金日子散戶一往無前的豪氣。
其實香港有不少以中國為基地的大型工業公司,是現時環球通縮環境中少數的贏家,但太少業內人士是以宏觀角度去思考,一眾散戶只在沉迷RSI、移動平均線,又或者迷戀本地企業的輝煌歷史。在投資世界中捨易取難,資金回籠慢,自然不易刺激成交,而只得小量投資者有興趣買賣這類公司,成交太疏亦難成氣候。
雖然現時環境對有意投資的人很有利,能夠以低價入市,但筆者過節願望仍是希望較多投資者甚至監管機構不再歧視中小型企業,不要再逗留在「無莊不成股」的歧途思想之上。這些中小型企業,是甚有條件成為港股市場的賣點,總勝過企圖設計新的衍生工具去嘗試吸引賭徒。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