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小安然事件」,廉政公署上周拘捕多名人士,有關人等涉及上市公司的虛假交易及帳目問題,報載尚有另外5間上市公司正受秘密調查。
事件是否反映香港的股市、會計業以及證券業同樣出現美國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兩地面對的問題性質上近似,但美國的問題遠較香港嚴重,美國現時引入嚴苛法例的做法,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香港不宜跟隨,也不必跟隨。
表面上,任何股市出現詐騙行為大都涉及3個共同課題,就是公司管治、專業操守以及監管質素。公司管治的好壞,除看管理層的能力與識見外,個人操守亦十分重要。執業會計師和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專業操守這關守不好,專業知識只會淪為更厲害的違法工具。股市出現詐騙行為,監管機構自然責無旁貸,然大家也許會同意一個事實,即使是最好的監管機制與監管人員,亦無法預防或及時洞悉故意的欺詐行為。
壞的事情發生了,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正義的聲音」,要求更多的規管或嚴懲某些人。不過,大家應明白到制度與懲罰不能杜絕人為的欺詐,而更多的監管只會加重業界成本,削弱香港的競爭力。筆者並非否定企業管治、專業與監管水平要提高,只希望大家想想一些根本的問題,與10年、20年前比較,香港現時有更多的法例與規則,但詐騙的事情有增無減,這是甚麼原因呢?與其說是管治及專業水平的問題,倒不如說是「道德」(ethics)的問題,人的價值觀倒退了、墮落了,何事不可為?一切得從教育入手。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