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多數少數篇 - 李怡
周末絮語
二十三條立法是否要出白紙草案,本周日反立法的遊行後,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說,要由保安局決定;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說,要由行政會議決定。
行政會議二十二人開會,大家望向董伯,於是要由董伯決定。董伯問北京,想由中央決定。中央說香港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應由香港自行決定。香港支持立法的人說,多數人支持立法。反對者說,多數人反對立法。──一個無解的習題。
※
署理保安局常任秘書長堅持:反對立法的只佔少數。
多數少數不必爭啦,來個全港市民投票如何?若不敢公投的話,委託國際機構進行一次廣泛的民意調查又如何?
※
當然,多數人的意見,未必是真理。但多數人的憂慮卻是一個政治現實。而且,支持立法的官員講道理嗎?不是自相矛盾,就是以「你信我啦」來代替講理。
若是講理的話,請回應本版連日刊登的大律師們的意見,以及前日吳靄儀議員的《逐一戳破支持立法歪理》。
※
本周一,董伯回應前一天的遊行,他表示,政府重視市民的憂慮,但相信隨着對立法內容進一步了解,這些憂慮也會慢慢消除。
這句話可有三種解釋:一、政府發表的諮詢文件有太多歧義,令市民「不了解」以至「誤解」;二、市民太愚蠢或太敏感,對本來清晰的諮詢文件也「不了解」;三、董伯自己也搞不清楚諮詢文件講甚麼,以及市民憂慮些甚麼。 ※
李國寶稱,二十三條立法造成社會分化。中央政策組社會凝聚力小組召集人關信基提三點意見,望解決分化局面。
倘沒有董建華、葉劉淑儀、梁愛詩,社會就不會分化。實際上,社會意向是相當一致的,就是立法需要以白紙草案詳列條文,諮詢公眾,並且不能定下社會未獲共識就要在明年七月強行通過這個期限。
※
澳門回歸三周年,許多人拿香港與澳門作一比較。以回歸前的基礎來說,香港一切不變就萬事大吉;而澳門若一切不變就糟透了。
然而,大有為的董伯在回歸後大變特變,左變右變,從早忙到晚,變出今天這樣的「大頭佛」;何厚鏵輕輕鬆鬆,談笑用兵,整治安,建本地人政府,抓賭權,興娛樂,減稅收,促經濟成長而成績斐然。
※
左派報章仍有人在大談「清除前朝遺毒」。
「遺毒」中大概包括那三千多億的儲備,相信在董伯的「十年革命」中會把這部份「遺毒」也全部清除掉。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