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破產管理署昨公布,11月份本港申請破產的個案達到2441宗,再創有紀錄以來新高,但較10月份只輕微增長20宗,今年首11個月合共有24812宗,較去年大幅增加88%。不過,銀行界對於破產是否改善仍莫衷一是,關鍵在於外圍經濟及就業情況能否好轉。
破產管理署的資料顯示,11月發出破產令的個案為2465宗,較10月份減少312宗,為年內最大的單月跌幅。美林證券指出,雖然失業率有些微改善迹象,但在個人破產方面並沒有很明顯的放緩,今年累計已入稟申請破產的個案共24812宗,較去年同期13186宗增加88%。
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表示,由於仍在研究公開諮詢的意見,原計劃在12月中公布的正面信貸資料庫的意見,最快要到明年1月才可正式公布,屆時私隱專員除報告公眾諮詢的結果外,同時會公布對共用正面信貸資料的立場。銀行界人士透露,由於私隱專員公署延遲公布有關正面信貸資料庫的意見,因此成立資料庫的日期,會由原先估計的明年第一季,順延至明年第3季初。
銀行公會主席劉金寶認為,11月破產管理署所發出的破產令有所減少,顯示本港經濟好轉,銀行公會與金管局大力宣傳個人審慎理財的工作見效,他相信破產情況將會逐步改善,而銀行的信用卡壞帳也可逐步得到改善。
他表示,今年銀行公會與其他公會共同推動正面信貸資料庫的成立,並且推出債務紓緩計劃,協助有財務困難的人士。他表示,目前共有40間金融機構參與該計劃,在實施數月內,已有約80名客戶參與該計劃。
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表示,近期失業率有回落迹象,令破產個案減少,但破產問題能否逐步改善,最重要是外圍及本港經濟、失業率等情況好轉。他認為現時外圍經濟不明朗,美國經濟前景難預測,即使美不致步入衰退期,但也不見得表現突出,當地經濟以極緩慢的速度復甦,而本港經濟也受制於外圍環境,失業率會否持續下跌仍屬未知之數,估計要農曆年後才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