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訓局主席楊啟彥提議,修改法例,讓職訓局為低技術工種的科目為年輕人提供課程,學生完成課程之後可以北上,到港商在內地所設的工廠培訓,甚而現實地乾脆留下工作。
在祖國嚴重落伍的年代,香港雖然是殖民地,也有為國儲材的使命與傳統,事實上香港的商貿經驗,過去二十多年對中國貢獻良多,惜到今天香港要訓練年輕人北上工作,這類形式的為國儲材,就太令人唏噓了。
香港的雙失青年估計有九萬人,今次的低技術課程名額百二,當然只是開始,港府心中想解決雙失青年人的大計,或者根本是無計之下的屎計,就是向北輸出失業。自然,亦可以為港商在內地的企業提供比較質優的廉價勞工,但筆者要問,香港的年輕人都北上了,香港還有前途,還有發展可言嗎?
若然明白人口日漸老化的問題,香港的年輕人,其實是極為珍貴的人口資源,從北南下,從外國回流或到港的年輕人,佔據了高薪的重要職位,是短期吸引人才支持經濟的手段,但當經濟再差,這些為工資而來的「外勞」會不顧而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不會對香港有歸屬感。而香港青年人的歸屬感呢?因為長時間流落異鄉而轉移外地,變成難再適應香港。解決青年人的失業問題,不是設法振興本土的經濟,而是貼錢培訓年輕人,將他們送走了事,解決了問題於一時,種下了香港徹底沒落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