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司表示基於對收益和股東的影響,宣布取消計劃中與九鐵合辦的轉乘優惠方案。這說法實在不合理,作為一家公用事業機構,應以公眾利益為大前提,但現在地鐵公司公然漠視社會利益,這實在令人擔心將於明年通車而又遲遲未公布票價的西鐵會有樣學樣。
隨着西鐵明年九月啟用,兩鐵的市場佔有比例將由目前的百分之三十三,進一步提高,港府實有必要將各鐵路票價系統劃一,讓市民及議員監察其運作及票價是否合理。根據西鐵於九八年與政府當局簽訂的項目協議,造價為六百四十億,但隨着近年本港經濟下滑,最新估計的造價已降至四百六十四億;由此可見,將票價訂於低位是有空間的。
在制訂票價時,除了考慮營造成本外,社會經濟大環境、車程及乘客能力也不應輕視。更應考慮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及配套,不應重複制訂將軍澳支線的錯誤,啟用有關支線時不理會民意,公開表示決意刪去大量巴士路線,為地鐵公司營造一個沒有競爭的經營環境,讓票價高企,忽視市民利益。
其實,港府不需急於削減巴士路線,應在西鐵通車後觀察乘客的乘車模式是否達致預期。君不見當局最初估計將軍澳支線通車後,將有大批乘客改乘地鐵,結果數字並無預期中高。與此同時,西鐵應與九鐵、輕鐵及巴士公司等,及早磋商全面合作計劃,為乘客提供轉乘優惠,否則屆時又再如將軍澳線般,有車無人搭,浪費資源之餘,又幫不了居民。
九龍街坊會主席 佘繼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