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二十二歲的阿儀(化名)四年前開始濫藥,先後曾服食冰、大麻、搖頭丸,兩年前濫用K仔(即氯胺酮),「初時以為K仔唔會上癮,點知愈食愈多,由每日食一包,半年後一日要食十幾二十包,每包五十元計,每日要一千五百元先至夠頂癮,搞到要喺屋企偷錢,重患咗尿道炎。」
阿儀昨日出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藥物濫用預防及康復服務的記者會現身說法,深受K仔毒害的她語重心長地勸年輕人:「千祈唔好掂K仔,如果唔係一定會好後悔!」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昨日公布全港首個有關濫用K仔的研究結果,該項研究是訪問一百二十八名曾濫用K仔的青年,近八成的年齡在二十歲以下,其中兩成是十五歲以下,最年幼的求助者只有十三歲,他在九歲時已開始濫用K仔。
研究發現超過七成濫用者有上癮及後遺症,包括腦細胞受損,氣管發炎、流鼻血、遲鈍及呆滯,同時首次發現有高達兩成七的濫藥者出現尿道炎後遺症。九龍醫院精神科醫生吳偉民稱,外國文献未發現服食K仔會引致尿道炎,他估計與K仔引起肝衰竭,令排毒功能受損,影響尿道酸鹼度而減低殺菌功能。
研究又發現K仔已非只在派對場所氾濫,有六成七食K仔的人已轉移到卡拉OK、家中甚至公園內服食,最年幼濫用者更只有九歲,該機構提出警告,濫藥問題已蔓延至小學,呼籲當局立即研究小學濫藥問題。
阿儀說K仔對她傷害太深,她也患上尿道炎,而且未食K仔前體重有一百三十磅,後來暴跌至只有七十磅。她形容食K仔初時「好開心,成個人輕飄飄,到中期就食極都好唔開心,後嚟更覺得好煩惱,好似吸毒嘅人咁,做人冇晒生存意義。」
還有一個三十歲的朋友食完K仔後跳樓自殺,感到好恐怖。半年前她在家人鼓勵下到九龍醫院戒毒,初時感到很辛苦,現在情況已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