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董建華先生昨天跟八個公務員工會組織會面,商討財赤及公務員減薪問題。會面後董先生強調公務員並非財赤的元凶,並表示政府將會按照公平合理的機制處理薪酬調整問題。我們認為董先生的發言有助緩和政府高層跟公務員工會之間的緊張關係。只要雙方能保持這種互相體諒、互相合作的態度,政府高層跟公務員之間的矛盾將可逐步降溫,並可減少不必要的爭拗及對抗,有助政府推動其他節流的措施。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政府的財赤嚴重並非只因為開支高居不下,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收入因經濟衰退、長期通縮而大幅下降。若果把財赤的成因都推在公務員身上,不僅不合乎事實,更將引發公務員及工會的強烈反彈情緒。現在董先生公開表明公務員並非財赤的元凶,顯示政府無意把責任推在公務員頭上,這自然有助安撫公務員的情緒,減少他們的不滿,並重建雙方的互信。我們認為,政府高層能跟公務員重建互信比「霸王硬減薪」更能有效削減開支。
應該看到,特區政府是個極為龐大的架構,每年的開支超過二千億元。像這樣龐大的架構,各種各樣的浪費或資源誤用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要節省政府開支,最有效的自然是堵塞這些浪費資源的缺口。但若果政府高層跟公務員之間弄的水火不容,令公務員士氣大受損害,他們將不會全力堵塞漏洞,到時損耗的公帑只有更多。此外,政府其他的節流措施包括外判服務、自願離職計劃、精簡工序及人手都需要各階層公務員的配合及合作。假若政府高層罔顧公務員的想法,把公務員變成政府的對手甚至敵人,那外判服務固然不容易展開,精簡工序及人手更將受到不同階層公務員及工會的全力抵制,以致遲遲不能開展,到時候政府的節流大計不是更難推行嗎?
至於公務員應否減薪。我們認為既然已確立公務員薪酬可加可減的原則,便不需要刻意突出減薪問題,只需要按既定的薪酬機制辦事便已足夠。此外,政府也可以加速進行薪酬水平調查,盡快客觀的確定公務員跟私人機構僱員的工資差距。只要有這些客觀的程序及數據作基礎,公務員薪酬問題便不會趨向政治化,公務員也會更願意接受政府的決定。這不是比單方面定下減薪指標好得多嗎?
(圖)特首董建華昨天跟公務員工會組織會面,商討財赤及減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