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皮膚科副教授陳衍里醫生表示,濕疹可分為異位性、接觸性敏感性及接觸性刺激性皮膚炎。第一種患者多為孩童,多數在八、九歲後便能痊愈,但有一至兩成患者會持續至成年仍然病發;第二種患者會因為本身抵抗力差,而對某些物質引起敏感,如洗頭水的化學物;至於第三種則是任何刺激性物質也會刺激患者引致皮膚發炎,如主婦手便屬此病。
他指出,病者的面部、身體及四肢會出現紅點,並有痕癢及灼熱感覺,尤其乾燥的寒冬及潮濕的炎夏最易病發,嚴重者可持續十年以上,但根治情況因人而異,一般可配合外敷及口服藥物治療。
至於用麥皮敷治濕疹則毫無醫學根據,他指麥皮所含的小麥可滋潤乾燥皮膚,而暖敷亦有止痕幫助,但此舉為錯誤治療法,可能會過度刺激令皮膚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