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張藝謀新片《英雄》是商業上最有野心最有誠意的華語電影,三千萬美元投資,向國際影壇進軍的當紅影星主演,精良的全套製作配備,可以躋身好萊塢大片之中而臉上不帶菜色;《時代周刊》說它肩負亞洲電影的希望;譚盾說它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衛視周刊》一篇影評為了這些向影片鞠躬,然後豎起中指。
豎起中指,為的是《英雄》在歷史觀上空前倒退,沒有勇氣表現暴政虐殺無辜的鮮血和屍體,還為秦始皇出爾反爾找出了堂皇的理由:秦始皇以心中無劍勸誡李連杰不殺之後,為免破壞律法、不利於一統天下,一揮手萬箭射斃了剛走出宮門的李連杰。影評說,陳凱歌在《刺秦》裏質疑歷史巨輪前進中所謂「必然」帶來的可恥的鮮血;張藝謀的《英雄》卻繼續着「天下」的陳辭濫調,片尾字幕說明秦始皇終於一統天下,人民安定,隻字不提焚書坑儒的臭事。
張藝謀繼承的是毛澤東對秦始皇的肯定。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稱讚秦始皇是了不起的法家,當場駁斥林彪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責難:
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鎮反,還沒有殺掉一些反革命知識分子嗎?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駡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秦始皇一百倍。有人駡我們是獨裁統治,是秦始皇,我們一概承認,合乎實際。
接着,五九年三月,郭沫若替曹操翻案之際也提到要替秦始皇翻案了;他在六一年《讀<隨園詩話>札記》裏說:「以焚書而言,其用意在整齊思想、統一文字,在當時實有必要」。七三年七月,毛澤東還不甘心,跟王洪文、張春橋又談起郭沫若不僅尊孔,而且反法,跟國民黨跟林彪一樣大駡秦始皇。那年八月,毛澤東寫詩批評郭沫若:「勸君少駡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郭沫若只得賦詩再次表明心跡:「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餘辜」!到了九月,毛澤東對外賓說:「我也是秦始皇。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張藝謀亮出《英雄》等待無數觀眾競折腰的時候,飾演殘劍的梁朝偉接受外文雜誌訪問,表明認同電影的信息,頌讚秦皇的偉業,說是六四期間他不參加示威,因為覺得中國政府做得對,維持安定,大家都好!言論惹出風波之後,梁朝偉對記者說他是演員,不談政治,談的只是片中角色的意見,不希望觀眾把這些誤會帶進戲院裏看這部戲。
不諳政治、不談政治的不是「演員」,是「明星」。說歷史觀,梁朝偉這個明星的水平肯定夠不上在大陸成長的張藝謀導演那麼深刻,比起當年「學界四大無恥」之首的郭沫若更差得遠了。說穿了還是張曼玉好玩,進到宏偉的北京人民大會堂覺得「中國好偉大」!那才是「視覺的盛宴」。
(圖)顏文樑《寒林雪霽》成扇。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