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與特首近來很喜歡將要求市民「共渡時艱」這句話掛在口邊,說時面不紅,心不跳,似乎是理所當然,你們係應份這樣做,是否如是?
筆者早幾天要求問責局長身先士卒,先行減薪一半,起個帶頭作用,再請公務員減薪,幾乎無人回應這個觀點,大概視為奇談。
大家知否香港的局長薪金比英美的部長還高出倍計,就算減薪七成,也遠比台北市長馬英九的三萬元月薪為高,更別說我們偉大祖國的官員了。現實地說,服務社會,大權在手,能幹一番功績,留名後世;後人說甚麼廖秀冬的的環保哲學,李國章的教育理想,比一份人工,有意義得多了。退一萬步說,做幾年局長,廣結人脈,退役之後到大機構謀一份優職,輕而易舉,有何蝕底之處?
但公務員不同,高級的與商界掛鈎,中下級的本身是一種專業,本身不易在私人市場找到同價的職位(例如紀律部隊難道與護衞員比較?),改動酬級結構又要大家氣順,不是簡單的事,更不是一句請你共渡時艱就可以令人順氣的。筆者的專業快與公僕脫鈎,已無利益關係,見高官與非公務員都將責任往公僕推,想講句公道話而已。
還有董伯叫港人共渡時艱,港人會問你是我們選出來嗎?不是。那你的所作所為,符合人民意願,保護人民利益嗎,有努力維護港人的人權自由嗎?還是只顧自己的權位,只想着討好中央,討好商界,討好去年大力挺董的利益集團?答案是甚麼?公道與不公道,自在人心吧?無論香港最終如何,董建華肯定是遺臭萬年的特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