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困境時,政府角色幾重要,起碼畀到信心啲人」,一九八四年至九二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統計學系及商學院讀書,現為澳門大學商學院經濟及國際金融講師的林文堅指出,澳門政府前兩年也有過令人缺乏信心的時間,工人上街示威。
「澳門有段時間做唔到嘢,但係承諾都唔特別多,何特首只係話『我哋有嘢做緊,適當時候你就會睇到』,冇拍心口指好多條路畀你。」後來市民見到開放賭權拍板等,「似乎做到嘢時,市民信心就會出來」。
「香港經濟一路轉壞時,政府嘗試同大家打強心針;市民似乎聽完之後放心啲,但隔一段時間,原來唔係咁,接二連三做唔到時,就連政府講嘢都唔信。」林文堅對香港的情況也很了解。
「董建華政府以前提出過好多目標,例如發展乜乜中心,商界都好興奮、好多活動,但係搞搞吓好似冇乜嘢,即刻跌晒落嚟,特首民望又跌埋落嚟。」
林文堅認為,何厚鏵的施政方針頗能配合時機,例如澳門回歸初時,「好多人以為公務員隊伍要搞一搞」,但何厚鏵則一再強調要穩定,至今未提過公司化、合併、外判等,「我認為咁做幾適當,如果呢段時間連公務員都配合唔到,政府就完全做唔到嘢。」
至於政治手腕,也是何厚鏵勝出一籌,林文堅說:「佢成功令自己作為社會嘅信心」,政府當中永遠以他最有威信;香港則相反,「有乜唔好就賴特首,永遠矛頭指住佢」,他坦言,「香港特首嘅個人魅力麻麻哋」。
他認為香港政府最大危機不但在赤字,更在於對前景惘然,「如果係強勢特首,最少市民心靈上可以有個依賴。」但現在「好似連搵支竹仔支撐吓都冇」。如要勉強打分,他給何厚鏵八十分以上,董建華六十分──很有禮貌,尚算及格。
走在澳門街頭,覺得很閒適。市面算不上十分興旺,比起九七年的瘋狂景象還差好一截,但接受現狀的澳門人都很寬容,沒有香港人常見的憂鬱和緊張;他們不一定都認同何厚鏵,但起碼接受他,接受他任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