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開戰已成了美國的唯一選擇 - 盧峯

蘋論:開戰已成了美國的唯一選擇 - 盧峯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油價及金價不斷上升,其中金價更創下五年多以來的新高。要知道石油及黃金都是對戰爭風險極敏感的商品,它們的價格節節上升反映市場預期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機會大增,甚至到了無法轉圜的地步。這樣的發展對全球經濟包括香港經濟都是不利的。

擺出攻伊姿態
事實上從最近的事態看來,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已不再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案,而是唯一的方案。首先應該看到,美國政府對聯合國武器調查團的工作已一再有微詞。此外,國務卿鮑威爾昨天公開表示伊拉克提交的大殺傷力武器報告漏洞百出。當美國既不信任武器調查團,又對伊拉克諸多懷疑,還有甚麼外交途徑、空間可以斡旋?
而為了防止節外生枝,美國在其他國際爭端中更不惜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例如最近北韓雖然多番挑戰美國,包括出售導彈及撕毀不發展核武的協議,但美國政府卻只是低調處理,並表示願意跟北韓繼續推進關係。顯而易見,美國正準備集中力量對付伊拉克,故此不希望點起其他「火頭」,以免削弱盟國及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對美國政府來說,以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改造伊拉克已成了唯一有效的對伊政策。正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海灣事務主任普勒(KennethPollack)在剛出版的書"TheThreateningStorm——TheCaseforInvadingIraq"中指出,自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以後,美國政府採取圍堵政策(ContainmentPolicy)已無法維持,只有不斷被削弱,讓伊拉克政府更容易取得發展武器包括大殺傷力武器的資源;另一方面,伊拉克國內的反對力量又不成氣候,難以威脅薩達姆政權。

被迫親自出手
這樣下來,美國除了親自動手以外,便沒有其他選擇可以打消伊拉克的威脅。
可以說,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已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甚麼時候出兵的問題;正因這樣,國際油價及金價才會持續上揚。雖然普勒及不少分析都預期美國可在短期內獲勝,但戰爭總是充滿風險的,特別因為中東關係全球石油供應;若果戰事曠日持久又或波及鄰近國家,油價將難免大幅飛升,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因此,特區政府在制訂明年預算案以及考慮經濟政策時,都有必要重視戰爭風險,以免因外圍經濟逆轉而給殺個措手不及。
﹙圖﹚KennethPollack在他的新書中指出,美國政府對伊拉克的圍堵政策已無法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