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過一年的獄中生活,當程介南後天步出赤柱監獄時,他將如何重新面對社會?有負責更生服務的懲教人員指出:「最重要係佢嘅內心世界點面對。」協助釋囚的團體建議他尋求專業輔導。
善導會康復服務幹事陳孚西回應時指出,第一次犯事的釋囚重投社會時,面對較大的適應問題,曾有社會地位的釋囚更要承受特別的壓力,需面對以前的朋友和同輩的看法,自尊心受損,還可能感到羞愧和內疚。
雖然程介南的刑期少於兩年,出獄後毋須接受懲教署的監管;但陳孚西認為,程介南出獄後若有需要,可聯絡善導會。
有負責更生服務的懲教人員認為,程介南雖有負資產物業及贍養費等經濟負擔,但相信以他的人脈網絡,應可解決生活問題,倒是他由社會知名、地位崇高的立法會議員,變成有案底的釋囚,要面對身份的轉變和別人的眼光,但若能得到身邊親人和朋友的接納和協助,應可克服心理的障礙。
至於程介南能否再次從政,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認為,要視乎他擔任甚麼崗位,由於他形象受損,較難參加選舉或擔任公職,但可扮演策劃或智囊的角色。
前年八月,正忙為立法會競選活動的程介南被傳媒揭發以權謀私,成立顧問公司向客戶提供立法會機密資料和議事內容。他初時矢口否認,但後來終承認違反與官員承諾,含淚宣布辭去民建聯副主席的職位和關閉兩家公關公司。
他在選舉中勝出,但不久即辭去議員一職。廉署去年五月正式落案起訴程介南五項控罪,經過近半年的審訊,法院裁定程介南偽造帳目、盜竊、公職人員收受利益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四罪成立,判入獄共十八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