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可殺人 - 李登

一字可殺人 - 李登

前幾天在《雞蛋仔》一文裏,我說「魚蛋」是零嘴,見報倒是「魚」;超市的「阿嬤」,倒變成「阿嫲」;碧咸的「球技」,竟然又掉了一字,成了「技」。
「魚蛋」怎麼會變成「魚」?也許因為蛋者卵也,卵者男子性器也,太不雅,所以「蛋」字非要拿掉不可。但「阿嫲」是爸爸的媽媽,怎能跟尋常老婦「阿嬤」混為一談?碧咸的「技」起碼可分為「球技」和「床技」,我要說的倒是「球技」,所以兩者絕對要劃清界線。另在《無閒去護花》,我說龔自珍賭錢,光輸剩身上「衣褲」,見報倒變成「底褲」。
還好只屬專欄文章,要是狀子,錯了一字,就可把官司給輸掉。一字之貶,有時實在嚴同斧鉞。聽朋友說,當年有人故意在報紙上把「蔣介石」誤植為「獎介石」,那「將」字下面的「大」,又改成「犬」,結果賠上性命。在大陸,我聽到一個笑話,是將「李鵬」說成「李朋」。把國家領導的「鳥」拿掉,這類笑話我當真不敢笑不敢說,就是害怕自己的鳥給拿掉。記得陶傑引用毛澤東的詞,說彭德懷「橫刀立馬」,哪料到居然給誤植為「立鳥」。在文革年代,這樣做會被打成右派,可要剃陰陽頭的。
切莫看輕一字之差,封建時代只因一字,會惹來「維民所止」那類殺頭之禍。明代杭州有個教授徐一夔歌頌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哪想到老朱不領情,說「生」就是「僧」,是罵他是和尚;「光」是笑話他是禿子;「則」音近「賊」,是說他作過賊。結果?三個字就害了一條人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