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意見書諮詢期前交港府<br>人物專訪:達蘇莎對23條有三大憂慮

撰寫意見書諮詢期前交港府
人物專訪:達蘇莎對23條有三大憂慮

政府聲稱依足國際人權標準、並符合大部份《約翰內斯堡原則》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建議,原來經不起真正的人權專家審視。早前訪港三天的《約翰內斯堡原則》顧問團召集人達蘇莎,聽過多位政府官員信誓旦旦後,仍帶着滿肚疑慮離港,她指二十三條立法建議陷阱處處﹙fullofloopholes﹚,更對無法說服特區政府在立法時加入更多保障人權的制衡感到無奈。不過,她保證回英後,會撰寫一份意見書,趕及二十四日平安夜諮詢期完結前交予港府。

會見葉劉沒思想交流
人權專家達蘇莎離港前接受本報訪問,她提醒港人,雖然港府經常強調世界各地都有國家安全法,但國家安全法也是最常被濫用,為壓制人權自由的工具。
達蘇莎此行會見了多位政黨和團體代表,以及特區政府官員,包括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和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達蘇莎形容與她們的會面沒有改變了對方的觀點半分:「我們只是進行了冗長的意見交換,但我不認為有真正的思想交流。」
在最後一日與梁愛詩會面中,達蘇莎提出最令她迷惑不解的問題:「特區政府為何堅決不願推出白紙草案諮詢公眾?」這位人權法專家指出,沒有確切的法律條文,幾乎不可能給予有建設性的批評。梁愛詩搬出一貫答案,指藍紙草案推出後,也有足夠時間諮詢,而成功修訂藍紙草案的例子多不勝數,但連來港幾天的達蘇莎也反駁她說,在現時算不上民主的立法會內,獲通過的僅限政府認同的修訂,和政府意見相左的修訂獲通過機會微乎其微。
達蘇莎覺得,二十三條立法建議加入了不少遠超出保護國家安全範圍需要的限制,令她產生三個憂慮。她最擔心的,是禁制組織權力會被濫用:「我不禁浮起一個幼稚的想法:禁制組織這部份才是二十三條立法的核心,其他條文都只是掩眼法。」她擔心,法例通過後,如法輪功等原本合法在港活動的組織,會被政府無理取締。

對傳媒產生威嚇效應
達蘇莎第二個憂慮,是擔心立法後會對傳媒甚至個人產生「威嚇效應」,從而令傳媒產生自律,影響監督政府的功能,因此她提出應在二十三條內列明,何謂正當的國家利益,及甚麼不屬損害國家利益,例如令政權尷尬、宣揚不同的意識形態等。此外,比起其他民主國家,香港現時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例如資訊自由法等,以防止政府濫用國家安全法,則是達蘇莎的第三個憂慮。
達蘇莎相信港府最後會對管有煽動性刊物及擴大警權等立法建議作出修改,但市民卻不得不接受仍然十分嚴苛的二十三條惡法。
記者:陳慧兒、何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