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伊及經濟問題考驗布殊

攻伊及經濟問題考驗布殊

戈爾不參選下屆總統選舉,對共和黨來說肯定是個好消息,此刻喬治布殊看來必勝無疑。不過,距離大選還有兩年,前路仍充滿變數,在伊拉克和經濟問題上若稍有差池,喬治布殊的連任美夢仍然可能隨時泡湯。
喬治布殊近期摩拳擦掌聲聲要攻打被他指為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伊拉克。成功的話,不但拔掉伊拉克總統侯賽因這口眼中釘,有利美國的中東政策和石油利益,其聲望也勢必再創高峯。

經濟搞不好 政途將暗淡
失敗的話,龐大軍費已花掉了,換來的是美國聲名掃地,令其他有意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的國家更加肆無忌憚。若有美軍在戰事中喪生,喬治布殊更罪加一等。
另一變數是經濟問題。自科網泡沫爆破,加上九一一事件,經濟搖搖欲墜,聯儲局大幅減息也幫助不大。
喬治布殊也心知不妙,明白即使攻伊成功,搞不好經濟也可能重蹈父親老布殊下台的覆轍,於是近日撤換經濟班子,由商界強人斯諾出任財長,接替被革職的奧尼爾,希望有效推出減稅政策刺激經濟。
同樣,若其政策無力復甦經濟,選民可能會這樣想:共和黨上台後只懂喊打喊殺,我們連飯碗也不保,不如選擇民主黨一張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