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2002年壓軸王牌Game《薩爾達傳說:風之指揮棒》終於推出,之前預訂送特典已經搞到人氣勁升,連最新一期日本權威Game雜誌《Fami通》,四個編輯都畀隻Game滿分,成為日本史上第四隻滿分作品,可謂叫好又叫座,都咪話唔巴閉。
記者:徐影龍
遊戲類型:ARPG
對應機種:GAMECUBE
遊玩人數:1人
開發商:任天堂
售價:$350(連預約特典$520)
售賣點:DreamStore
地址:灣仔東方188商場256號舖
電話:25753285
除之前嘅《時之笛》(N64)、《Soulcalibur》(DC)同《VagrantStory》(PS)外,《風之指揮棒》成為史上第四隻滿分之作,呢個榮譽唔係咁易攞,連最多人玩嘅《FF》、《勇者鬥惡龍》系列都未試過攞滿分,而《薩爾達》系列就已經佔咗一半,可以想像其喺機迷心目中嘅地位。今次《風之指揮棒》連埋預約特典嘅《時之笛》,令機迷可一次過享受兩隻滿分作品。
故事講述主角林克生日當天,為救跌落精靈森林嘅海賊首領,竟連累妹妹被巨型怪鳥捉走,最後林克攞齊寶劍同盾牌,出發營救妹妹之餘,順道鏟除專捉女孩嘅邪惡集團,的確夠老土。
雖然今次同樣以3D製作,不過就放棄採用真實嘅貼圖方式,全部以卡通落色手法表達,充滿手繪風味,令到林克擁有豐富多變嘅表情同動作,又唔會成嚿多邊形起晒角咁周圍走,相當之討好,加上卡通化嘅表情夠晒鬼馬,同過場動畫互相配合,可謂集2D同3D嘅優點於一身。
今集操作基本上同《時之笛》差不多,不過就加入更多動作,尤其係揮劍技巧亦有不少,同敵人對打時感覺勁爽!玩家可定時返到家鄉,搵番贈劍嘅師傅,就會學到新招式。謎題亦唔算難,不過根據《薩爾達》嘅傳統,要爆機唔難,不過想攞齊特殊寶物同紅心,就要花更多精神同時間慢慢搵喇。
喺遊戲中段,會獲得一樣貌似GBA嘅道具,令接駁至GAMECUBE嘅GBA出現一個名為「Tingle-ceiver」嘅模式,以地圖顯示方式標示出平常見唔到嘅特殊寶物,如Tingle-Bomb等道具,話唔定重有大量珍貴隱藏道具,同GBA有互動之餘,亦做到二人合作嘅遊戲形式,相當之鬼馬,詳情可參閱說明書。
後話:
坦白講,筆者當年並不喜歡《時之笛》,主要係《薩爾達》首次3D化,以當年技術嚟講,完全失去傳統味道,今次《風之指揮棒》表達上就成熟得多,動作及表情發揮得淋漓盡致,故事及動作都睇得出任天堂好有製作嘅誠意,抵佢攞滿分。順帶一提,任天堂官方網頁有《時之笛.裡》嘅攻略提供,玩唔掂嘅人不妨上去睇睇。
網址:
《薩爾達》同《瑪利奧》一樣,可算每一代任天堂新機嘅護航招牌作品,雖然近年N64及GAMECUBE嘅《薩爾達》都趕不及跟機同步發售,不過兩個版本嘅《薩爾達》都屬滿分之作,可謂慢工出細貨。
經典回顧
1986《薩爾達傳說》(FC)
首度面世,利用不同道具過關斬將,自此成為ARPG經典。
1991《諸神之黃昏》(SFC)
再度突破之作,畫面、內容大幅增加,表裡唔同地圖令集齊寶物難度更高,是筆者最難忘的遊戲之一,當時拿着出入表裡世界的道具鏡子周圍走,既玩到頭都爆,但又非常過癮。
1998《薩爾達傳說DX》(GBC)
繼承傳統故事性及豐富謎題特點,畫面發揮GameboyColor機能極限,其中一幕要用GB那個十字掣打斜跳,真係玩到手指頭都痛。其後2001年更推出了《不可思議的木之實》,分為《大地之章》和《時空之章》兩個版本,除了操作方法相同之外,故事完全不同,更可將兩者資料互換,以得到特別寶物。
1998《時之笛》(N64)
首次立體化之作品,令動作更活靈活現,今次不玩表裡世界,但玩時空穿梭,利用時之笛轉換時間,一樣玩到你頭暈。其後2002年推出了外傳《Majora'sM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