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特首在公開場合,揚言要把樓價推高一點;萬眾期待的新房屋政策,終於在上月由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公布,局長明確指出新房屋政策的三大原則,及九項救市措施。近日,新樓盤的銷售情況十分理想,地產商更借勢加價及加推單位。個別地產商及評論員指樓市會止跌回升;但筆者認為新政策不能有效使樓市復甦,冀望政府的「九招」能挽救樓市,只是癡人說夢!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呂漢光
首先,特區政府經常說要穩定樓價,筆者有點莫名其妙。亞洲金融風暴後,樓價急速下滑,累積跌幅超過六成;但過去一年多來,樓價基本上十分穩定,只是緩慢地向下調整。因港元與美元掛鈎,資產、物業價格及工資等,均會下調,從而拉近與鄰近國家的物價水平。強說制訂措施是要穩定樓價,可不直接承認要推高樓市?
新房屋政策的三大原則是:政府退出私人房地產市場、取消七成置業比例和每年五萬個公營房屋資助機會、及維持協助最有需要家庭住屋需要。筆者曾在年初在本報撰文,呼籲政府光明正大地撤出樓市;假若政府能貫徹以上三大原則,將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的最大德政。
另方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救市措施,主要從未來的土地及住宅供應入手,但短期的樓宇供應還是受地產商控制;據報道,地產商的土地儲備充裕,未來數年「一手樓」的供應,可謂源源不絕;簡單來說,有關措施只會對中、長線的住宅供應有較明顯的影響,對短期樓市不能發揮顯著作用。
略懂基礎經濟學理論的人,大多明白物業價格是由住宅供應及需求所決定;而住宅供應並不局限於新建成樓宇,儘管政府能有效控制中、長線的新住宅數量,但仍無法調控私人房地產市場的總供應量。救市措施中,只有提供資助置業貸款計劃,能對住宅需求有輕微作用;修例加強保障放租業主,對住宅需求恐怕沒有影響。從以上分析,短期的住宅供應及需求,不會因政府推出救市措施而起了明顯變化,奢望樓價上升,有點不切實際。
過往樓市暢旺時,「二手樓」的成交量十分高,而樓換樓客更是市場主角;但負資產問題迫使樓換樓客離開市場,金融管理局對「二手樓」按揭業務的諸多限制,有如雪上加霜。為迎合市場需要,地產商為「一手樓」提供「二按」服務,促使樓市成交集中在新樓盤。
事實上,要樓市回復動力,首要任務是要二手市場活起來,沒有二手市場的房地產市場,是不可能健康發展。早前,金融管理局終於同意,讓銀行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九成按揭保險服務,業主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九成按揭,而代價只是息率稍高於傳統的樓宇按揭;由於宣傳不足,大部份的準買家並未留意九成按揭的詳情,有關新措施的成效,還有待觀察。
如無意外,救市「九招」對失去動力的房地產市場,只能泛起輕微的漣漪,而最大得益者,將是擁有龐大土地儲備的地產商。要樓市復甦,樓換樓客的數量是關鍵所在;負資產業主數量不減,樓換樓人士不可能大幅增加,更遑論要二手市場活起來;樓價不升,負資產問題要長時間才能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冀望以簡單的措施,通過控制未來的土地及新住宅供應,便能獲得圓滿解決,恐怕只會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