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說到在通縮環境下應盡量多持現金,然而,現時存款息率那麼低,存放現金在銀行,回報率自然十分卑微。那麼,如何可以在低息的環境下取得較高的回報呢?
投資債券就是一個可守可攻的策略。至於投資債券如何能更有效、更積極地發揮其作用,當中奧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利率的特性。一般情況下,利率高低會隨着時限而有所不同,即短期息率往往較長期息率為低。譬如當一個月息率為0.5%時,一年的息率卻可高達1%以上,而2至3年的息率更會在1.5%、甚至2.0%以上水平。附圖是一間中型銀行在上周對存款額達50萬港幣的存款利率報價。把時間和息率兩者關係用圖表來顯示,我們便可看見一條由左下角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線,行內術語稱為「孳息曲線」。
這張圖表很容易帶給我們一些啟示──作為聰明的投資者,如果手上持有的現金沒有需要短期運用,若然只是不停地每月在銀行作存款續期,回報率也僅有0.5%,倒不如把現金轉為較長期固定息率的債券或票據作投資,以便把回報率即時鎖定於一個較高的水平。以一年期的息率為例,50萬存款的回報率便達1.125%,而投資更長期的2至3年期債券或票據,回報率則更高。
上述投資方法還有另一優勝的地方。利率走勢與通縮有着微妙的關係,每當經濟不理想時,美國官方利率趨跌,香港銀行存款息口會隨步下調,但已鎖定的高息回報將可獨善其身,繼續享受其不受市場息率影響的好處。
以上述一年存款為例,若息率下調,新的存款利率將在1.125%以下,甚至低於1%。但對於已購買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市場將會對這些投資決策給予認同,債券便即時出現升值現象。原來用了50萬的港元並鎖定在1.125%的投資,其他市場人士將願意用高於50萬港元的價格收購這項投資,希望在到期時取得較高的派息回報。這就是債券在市場利率下跌時,其價格向上升值的原理。
在通縮多年的環境下,利率持續向下,債券或票據便利用債券價格與利率呈相反走勢的特性,令投資不但保值,且具有不停升值的能力。
事實上,就算利率不再往下走,預計美國利率仍有一段頗長的低息年代,快者也要在2003年底才會有加息的可能,因此,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債券和票據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
至於如何運用上述債券的增值功能及其巧妙之處,於下周再作介紹。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財資部主管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 常務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