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只能放工在家打NBALIVE2003過過「波癮」;前天難得有空,立即約了好友CK和jackie到西環打波。
打得天昏地暗之際,忽然有個六呎三、四的「高佬」過來跟隊;和兩個女孩子一隊的我,心中暗叫不妙,以為下仗必定要在籃底與他搏鬥一番。那知原來「高佬」打的是外圍,反而要六呎未夠的隊友打籃底;如此「善用資源」,不輸波也奇。
這樣的「錯配」NBA有沒有?只要看看NBA三分射手排行榜中,頭二十位的身高都是介乎五呎十(溜馬的添士利)至六呎七(爵士的夏柏寧);除了排在第六位,拓荒者的七呎「射手」華萊士。
當知道拓荒者打禁區的是六呎五的威爾斯和矮華萊士一吋的迪爾戴維斯,自然便會明白為何華萊士打外線,會是導致拓荒者現今僅得十一勝十一負、排在西岸第九的主因。
道理很簡單,射三分有四成多的準頭已很不錯,比起籃底附近的命中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三分球是典型的「allornone」,射失之後隊友難搶籃板之餘,敵隊快攻反擊的機會亦大增;拓荒者如此調兵遣將,加上有「三分王」華萊士坐鎮,想有好成績?也難!
文:仙道彬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