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轉來一封讀者信,一名退休人士在93元左右買入了滙豐(005),打算作收息用途,但見滙豐多次反彈也未能超越她的入市價,所以有點擔心,想問筆者的意見。
這個例子再次證明,股票價格透明度高又容易套現,更容易令投資者擔心。老實說,香港不少樓蟹的處境肯定比這位讀者更差,甚難脫手下,自己騙自己仍有實物揸手,反而心安理得,股價波動卻會令人動搖。
這位讀者原先是以收取股息作為投資目的,便沒有理由被股價波動影響了最初投資的取向。滙豐在短期內,股價會受制於收購Household的進展,暫時是不易上升,但要筆者單選一隻股份作長線收息,滙豐仍是首選。
滙豐過往紀錄卓越,雖不代表可以在未來重複過往的成就,宏觀環境已不再似90年代般利好,但最近幾年的發展證明仍可信賴,而且尚在尋求併購機會,是比較穩健而算可博增長的大藍籌。以這位讀者的入市價計,年息率有4厘,不妨維持原判,長揸作收息用途,低買高沽談何容易,做個平凡人收息度日,可能比自作聰明頻頻出擊好得多。
這封來信說明另一點,就是大藍籌管理層是背負了眾多小股東的期望,實在是任重道遠,另外,分析員也有很大道德責任,鼓吹泡沫令弱勢社群蒙受損失,雖說是風險自負,也是說不過去。
很少人明白,最貴的意見,往往是免費的意見,只要付出幾元,一份馬經式的財經版已有無數貼士任君選擇,但選股只是投資過程的部份,風險管理、注碼控制,以及應市心理,才是勝負的關鍵,不要輕視投資的難度。
筆者轉換崗位,部份原因是厭倦有色眼鏡,而且提供股票推介,縱使10隻中贏7隻,也可能連累無辜,何況免費貼士隨處都是,無用筆者獻醜之餘,還要瓜田李下。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