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即使多一個學歷,在僱主眼中,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分別;要從眾多對手中突圍而出,最重要是告訴僱主你有甚麼優勝於他人的地方,而並非人有我有。
雖然政府早前公布的失業率有輕微回落迹象,但實際上,不少行業仍然處於調整期,裁員、減薪仍然無日無之。我不時亦會留意就業趨勢,不過,着眼點並不是失業率的高低,反而是失業及裁員背後的現象。
本地失業率持續高企,起初所影響的是低技術的勞工,但在今時今日,失業大軍當中已不乏一些管理人員及專業人士。大家可能會認為,這一批人工資高、福利多,當企業要瘦身時,他們自然首當其衝。
基本上,這批管理人員大都具備高學歷及豐富經驗,獲得優厚的待遇並沒有任何不妥,但今時今日,他們除了因為待遇優厚而成為瘦身對象之外,當中究竟出現了甚麼問題呢?政府不斷宣揚年輕人要資源增值,但增值之後可能仍要面對失業,究竟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呢?
有時候跟一些老闆級的朋友交談,發覺每個行業現在都要面對艱難的營運環境,減省成本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最有趣的一點是,這些朋友都不約而同表示,現時客觀環境變化太大,過往五年才一次的商業周期(BusinessCycle),現在可能縮短至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面對如此的經營環境,他們需要的員工自然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及創新的意念,而並非一些「守舊」的經驗或一兩張「沙紙」。
我提出這個論點,是想告訴大家現時市場的所需所求。可能現時年輕人覺得通街都是碩士畢業生,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於是繼續進修增值,其實出發點是無可厚非,但似乎缺乏了增值策略了。這種人有我有的態度,與真正增值的意義大有分別。舉例說,當大家取得碩士學位後,主觀上會覺得競爭能力大了,問題是市場是講供求的,現時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即使多一個學歷,在僱主眼中,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分別;要從眾多對手中突圍而出,最重要是告訴僱主你有甚麼優勝於他人的地方,而並非人有我有。
現時有不少飯店酒樓結業,但亦有不少食店每晚皆座無虛席。它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人做我做,而是從同業中突出自己的優點及長處,因而殺出一條血路。所以,當我們決定增值時,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何要增值,所增值的途徑又可以怎樣,漫無目的的「增值」,不單止事倍功半,最終可能會浪費寶貴的彈藥。總之,在創意主導的年代,我反而覺得擴闊自己眼界才是最重要,若果仍是故步自封,即使有豐富經驗及高學歷,最終都會被社會淘汰。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