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平地一聲雷,昨日參與反二十三條立法遊行的人數遠高於預期。
本港一些社會學者認為,來自不同階層的市民、甚多的民間團體昨日以行動宣示反二十三條的立場,大大增強了社會的民間凝聚力量,若港府官員再對民意掉以輕心,民間的反對力量將會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大。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表示,經過昨日的反二十三條遊行之後,如果港府仍堅持反對二十三條的只是一小撮人、小部份的關注團體,那真的是「愚不可及」。
他說,五、六萬人的遊行,可算是本港自回歸以來最大規模、涉及政治議題的遊行。參與者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很多都是一向不熱衷社會運動、很少公開表露對政府不滿的普羅市民,他相信,部份參與者不一定對二十三條有清楚了解,或者只隱約感到港府正不斷收緊對異見人士的控制,而這種日積月累的感覺,便促使他們昨天透過雙腳表態。
他認為,由於遊行人數極多,將令到沒有參與遊行、屬更沉默的大多數,開始關心二十三條立法,情況如「滾雪球」一樣。港府必須處理這股愈來愈大的民間力量。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則表示,受惠於法律界對「叛國」、「煽動叛亂」等行為的具體闡述,令到普羅市民明白這些概念與自身利益攸關。
他說,經過昨日遊行,民間各團體彼此的聯繫將大為加強,市民參與社會行動的自發性也相應提高。
何國良說,民間的凝聚力在遊行後大增,即使左派團體在下周日(二十二日)舉行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的集會能動員更多群眾參與,港府官員都必須正視昨日遊行所展現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