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麵食歷史可追溯至東漢時代,原本簡簡單單的麵,自當早已發展得五花八門,不過甚麼貓耳朵、手撕麵,實在連名字也未聽過,更遑論烹調!這次專誠找來重量級大廚黃師傅,教大家做兩款古怪麵食,快啲跟住搓、跟住做啦!
記者:陳珮娟 攝影:周旭文
Model:Fanny、Kelvin、RalfFromUniversalStar
示範:美麗華酒店行政總廚黃伯權師傅 示範場地:美麗華酒店
相傳當年乾隆下江南時,乘船前往南方的途中感到非常肚餓,恰巧船家正在煮麵,乾隆品嘗過後,回味無窮,便追問船家有關麵的名字,其實這只是江南一般老百姓食的麵食,根本沒有甚麼名稱可言,船家被問得啞口無言,幸好船家的女兒那時正好抱着愛貓輕摸貓耳,又因麵狀甚似貓耳,便隨口說出麵的名稱為貓耳朵,乾隆大喜,回宮後經常叫御廚烹調,才令這種特別麵食流芳百世。
麵粉 3安士
高筋麵粉 9安士
水 7安士
花枝 半斤
五花腩肉 1斤
(可往藥材舖購買現成滷水料)
八角
花椒
桂皮
香果
果皮
黨參皮 各適量
3 花枝及已煮熟的貓耳朵下鑊炒香,以黑胡椒調味,盛起。將滷肉置於兩者之上,淋上滷水汁即成。
將半圓狀的麵片放進雪櫃略雪,是為了揑貓耳朵時容易定形。
手撕麵是雲南、廣西一帶的街頭小食,黃師傅在數年前往當地旅遊時試過這種特色麵食,回港後自己嘗試做。在雲南街頭吃到的手撕麵,是以平民化的豬肉或豬骨做湯底,跟這次的鮑魚、人參湯底冇得揮!
(8人份量)
高筋麵粉 4安士
水 2安士
鹽 適量
鮮人參 8枝
鮑魚 1隻
金華火腿 3安士
豬骨 半斤
麵糰浸冰水的一環非常重要,因可加強其韌度,方便撕麵。
據《中國麵點史》記載,原來還未發明刀機時,古人已是一手托着麵糰,另一手將之撕入沸水鍋煮,即手撕麵;其後發明各種刀機,才出現不同麵條,而以特製弧形削刀削成的麵,便是刀削麵。此麵製作相當講究,恍如一場表演。削麵時人站燒開的湯鍋前,左手拿麵糰,右手持刀,手腕要靈活,平均又快速地對着湯鍋「發射」稜形麵片,湯滾麵翻,又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